看书文 > > 翩翩逐晚风 > 第59部分

第59部分(2 / 2)

“因为他打伤了蜀帝孟子莺……”萧溶月忽然捂住嘴巴,瞬间有所了悟:“你是说孟子莺来找佛奴,佛奴要跟他回去了。”她眼里有着明显失落的感情。

董竹君点头道:“不单是他,小郡主,明天我也要走了。”

“什么?!”萧溶月愣在地下,抬眼看见胡床上放了两个整理好的包袱,董竹君拿起其中一个大点的包袱递给她,道:“从来盛宴易散,良会难逢。小郡主,竹君毕生所学皆在这里,盼有缘人能发扬光大。竹君但开风气不为师。”

从包袱皮里能看出封面上的《药经》二字,沉甸甸的一套书,她说以毕生所学相赠,便毫无保留。原来,过去三年的无数个夜晚,萧溶月看见她在烛火下奋笔疾书,皆是为了今日的离别做准备。想她以王妃之尊不立崖岸,对萧溶月不以化外顽民而鄙,三年倾囊相授,人品之高,当世少有。

萧溶月不禁牵着她先生的衣袖嚎啕大哭起来。

董竹君眼眶也红了。她更名改姓,逃出夫家,困顿潦倒之时,有这样一位侠义的姑娘在身边慰藉,得以愁怀暂消,过往种种都已不想再计较了。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董竹君背了个小小的包袱,从柱国府的后院柴门走了出来。

门外的街道上停着一辆宫式马车,长孙常侍在车旁站着,道:“董先生,这就要走了吗?至尊想与您道个别,还请您赏脸。”

董竹君自知避无可避,上了马车,车轮滚滚,驶过铺着青石板的街道,顿饭功夫停了下来。她跳下车来,略显茫然,这并不是盛乐城里她熟悉的任何一座宫门,只是一条幽静的小巷,巷子两边都是低矮的泥土夯成的平房,房顶覆盖着茅草,甚至很少看见砖瓦。

长孙常侍做了个请的手势。

既来之则安之。她把包袱一背,顺着小巷走了进去,七拐八拐,在一处人家的后门边看见一个面条摊子。平板车上架着大锅,车边有桌有椅,摊主抽着旱烟,看见有客人来就站起身来,不是慕容德还能有谁?

她惊愕过后,眼底闪过几丝顽皮的笑意,走过去把包袱往桌子上一放,道:“来一碗羊肉面,不要葱蒜。”

慕容德咧嘴笑道:“董先生在此地三年,口味还没改变吗?没有葱蒜不对味。”

“那就入乡随俗吧。”董竹君好整以暇道。

”好咧“,慕容德爽快应了一声,在平板车上熟练地和面,揉面,切面。他这一套烹饪之术行云流水,寻常人决计想不到,堂堂大燕的皇帝,万胡之主,竟然有为他人洗手做羹汤的时候。

董竹君却想起崇明初,他带夫人易容南下到大巴山去求她治病。这个人在夫人身边贴身照看,起居浣洗一应全包。到他夫人醒来的那日,他欢天喜地去厨房做了一碗手擀面,却被夫人掀翻在地。

她在回想前尘往事,冷不防听慕容德问道:“董先生,我有一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董竹君看他满手面粉,不禁莞尔,道:“煮面论英雄吗?倒也风雅。”

慕容德嘿嘿笑两声,忽然眯起了眼睛,道:“孟子攸月前兵分两路,一路北出襄阳,有取洛邑之心。我昔年曾命萧渊藻与蜀国结盟,今日不知该战该和?先生何以教我?”洛邑说起来还是大夏的旧都,若是孟子攸兴兵来讨,师出有名。慕容德既不愿放弃洛邑,也不愿得罪孟子攸。

董竹君听他说到孟子攸,脸上就淡了几分,道:“要是我就这么回他:我蛮夷也,今诸侯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

夏室南迁,共主衰微,王命不行,诸侯兼并。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

慕容德眼底一亮,若不是手里沾有面粉,定会鼓起掌来。好个“观中国之政”,若要出兵雁门关,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理由了。

于是他又问道:“我还有疑问。萧野王极力劝我杀白雁声,说此人雄才大略,握有重兵,放他南行,犹如纵虎归山。先生怎么看?”

董竹君大吃一惊,没想到这样私密的事他也能问出口,不觉沉吟良久,方道:“雁声能补萧瑀之不足。”

她说得极简练,慕容德大概明白她的意思,萧瑀极是看重白雁声,若要他儿子好好的,白雁声须杀不得。于是奇道:“孟子莺,白雁声,萧瑀这三个后生,先生怎么看?”

自己的儿子总是最好的,董竹君知道他想从自己嘴里听到赞美萧瑀的话。她既不想为白雁声树敌,也不想子莺中意之人被世人看轻。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公正地说道:“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子莺过柔,萧瑀过刚,唯有雁声大巧若拙,刚柔相济,既有仁者爱人之心,也有浩然正气,以后的成就只怕在两人之上。”

大锅里的开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面条摊开在案板上,慕容德深吸一口盛乐清晨的凉气,道:“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先生这么说,不怕我今日就派人去取了白雁声的小命?”

这个人真是小气,董竹君哑然失笑,摇头道:“天下英才是杀之不尽的。你和孟子攸欺负人家出自寒门,无权无势,可是气度和智慧大多可以在磨砺中养成。爱是血肉,正义感是骨骼,这两点是他与生俱来的财富,足够他一生之用。”

她就差当面奚落他:我怕你匕首空磨事不成,反而当了他的磨刀石,青云梯,成就了他的好名声。

慕容德沉默了好久,将面条一根根抖到沸腾的开水里,眼见面条沉底,方才扬眉道:“看在先生的面子上,我就放他一条生路。”

董竹君心里笑道:原来我这么有面子吗?

慕容德又道:“我还有一事想要求教……”

他话没说完,董竹君已经笑倒在面摊上,边笑边抹眼泪道:“我竟然不知道,吃你这一碗面,要被你赚去这么多的话么?口水都要说干了,面条还没上桌。”

慕容德面上薄红,不住嘿嘿陪笑,于是又去洗葱切蒜。

清晨里,小巷深处除了两人,再无其它人过来搅扰。除了切菜沸水的声音,不闻一声鸡叫,也没有阿猫阿狗路过。

这清场清得干净啊~~

董竹君百无聊赖,两人不说话太过尴尬,于是又重捡起他的话头来:“你方才想问什么,一并说出来吧。我怕吃完你这碗金面银面,还要被你惦记追债个三五年。”

她有见识有本事,又风趣解语,但不知孟子攸为何冷遇与她。让她这样一个出身世家的娇小姐,费尽心思易容改名,流落天涯。慕容德不禁在心里感叹:若是二十多年前遇到的是沈怀秀,而非胡心兰,他会不会改变了一生的因缘际会,他还是现在这样的慕容德吗?

“目下国中胡汉杂糅,我欲行中国之政,建章立制,分明族姓,齐整人伦,但诸部大人极力劝阻。皆言,国俗敦朴,嗜欲寡少,不可启其机心,而导其巧利。”他说到这里便深深叹了一口气,道:“我今年已经四十有三,天命将尽,眼见许多边疆的胡人政权匆匆建立又匆匆崩溃,我心里急得很。”

他想起在盛乐城外的草场上,射猎过后的宴饮,汉人们屏息静气倾听龟兹乐曲中深邃的台词,鲜卑人则以自己的同类被折磨致死的惨叫声来满足粗俗的爱好。然而这就是他的民族他的文化,如果他厌弃,那对这一种文化而言也是一种悲哀。

他以国策向董竹君垂询,言语间似乎忘记了她不过是一名汉人女子,亦或者是他在刻意回避。

董竹君也严肃了起来,这个深受南风浸染的胡人皇帝,对于这种胡汉杂糅的局面感到困惑和彷徨。在铸造自己的国家几十年之后,他正面临一次文化的重组和调整,是否成功,决定了他和他的民族最终能不能走进中原,开创新的基业。

民族的岁月,又岂能为俗眼所见?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董竹君想了想又补道:“此事不宜操之过急。有似园中之鹿,急则冲突,缓之则定。”

大锅里的水已经沸了又沸,面条已经烧成了面糊。

这个胡人皇帝一双碧眼紧紧地抓着董竹君不放,董竹君忽然面红耳燥起来。只听他颤抖着声音道:“董先生,能不能请你留在盛乐,留在我身边。”

董竹君一瞬间脑中转过七、八个念头,清晨的微风拂过她的鬓角,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也不过是一点点的欣赏而已,远不到生死相随的地步,她已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