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苍凉逐鹿 > 第3部分

第3部分(1 / 2)

>我恶狠狠得瞪了允浩一眼,转过头去。没有察觉到允浩脸上露出的微笑。

新宫的修建使得父亲的工作明显忙了起来,各种钱财调度都得父亲经手。每日里家门前车来车往,办差的,送礼的,托人的,各色人等搅得原本平静的学士府一片忙乱。

不过,最得意的只怕是我,因为再没人来看住我,大家忙着各自的事,我也忙着到处乱玩。

“少爷。”

“恩?”

“上回那个师傅让我把这个转送给你。”琴边说着边把一本书塞到我手里。

我接过看了看,是本古书,封面都已经没了。第一面上赫然写着“韬略之为臣之道”。我一看就没兴致,草草扔在一旁。问琴:

“那师傅不是说送你东西的,怎么你又给我?”

“那师傅只是和我说了几句话,这书是他说送你的。”琴懦懦地讲。

“那他和你说了什么?”我忽然来了兴致,问道。

琴目光有些闪烁,道:“关于太子的,那师傅似乎猜出了他的身份。”

哼,那家伙,一想起他我就恼,少爷我倒要看看谁能撑到最后。

。cmfu。

09

转眼中秋佳节,宫里传话停学一天。

我在家也乐得逍遥。

行宫才刚刚起建,皇上却似乎已经迫不及待得想见成果。从全国各地征来的劳工不分昼夜得劳作着。父亲启用的那些监督大臣都曾是皇上的旧部。军人们将治军的那一套冷酷和严肃来对付劳工们,一时怨声四起,演变到后来,几乎每日工地上都有人逃亡。

有时候我觉得,父亲竟似变了一个人。父亲办事,一向慎重,但这一回行宫修建,父亲竟没有任何反对。要知道,这可是天下第一苦差,办好了得罪天下百姓,办不好,则可能满门抄斩。而他在监督大臣这个油水丰厚的位置上设立那么多的皇帝亲信,在他们的盘剥下,朝廷的信誉更是一落千丈。

母亲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喜欢把我抱在膝上,和我讲父亲在前朝为官时的政绩。总是讲到我昏昏欲睡,母亲还是意犹未尽。

听母亲讲,父亲在前朝也可谓是权倾朝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父亲为官清正而严苛,赏罚分明,决不姑息人情,而其为人却甚为儒雅亲和,不拘小节。

母亲还曾和我讲过,在前朝时,常常有敌对派的大臣弹劾父亲权高震主,皇上却从不理会,往往是弹劾之人不久就会被革职或离调,父亲却依然圣眷不减。从此后,就算是敌对派的大臣也不再有人敢参合父亲的不是了。

但父亲的功绩之高也是举朝无人能出其右的。

当日前朝新皇初立,国力微弱,临国金氏王朝曾放言要吞并我国。朝中大臣畏惧,终日惶恐,市井百姓也是民心漂浮。父亲独自出使游说周边小国,组成一支庞大的联军,大败金朝军队于我朝边界鹿州,乘胜攻下敌朝近三十座城池,迫使第二年金朝国君派其第四子入我朝为质,双方方才化解干戈。

经此变化,前朝的声势壮大,一时间,四夷臣服,八方来朝。皇上也由此独宠我的父亲,可谓一日三迁,入阁拜相。

这其间似乎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金国四王子入质我朝,竟与我父亲结为知交,还娶了我母亲的妹妹。十年前的政变,父亲趁乱助四王子一家逃回金国,两年后,四王子就登上王位,成为金国的君主。

如今想来,真是世事难料,让金朝四王子入质的是我的父亲,可到头来,放了他的竟还是我的父亲。

我一直很疑惑,在十年前的那场政变中,父亲有着前朝第一宠臣的身份更兼有私放敌国质子的重罪。此两款,无论哪一项都足以让我们家被满门抄斩,可新皇只是简单得罢免了父亲的丞相身份,仍让父亲做了个大学士的闲差,实在让人不解。

如果说,新皇是顾忌我父亲的威望和人脉,那是绝不可能。杀我父亲是多好的威慑百官的手段,新皇是行伍出生,这套军营里最常见的杀鸡儆猴的把戏使来更是得心应手。而如果说是顾忌金国,那更说不通了,四王子归国初时,金国内政一片混乱,各王子谋夺皇位,祸起萧墙,任谁也无法预料那个在外做质子多年,在朝中权势最弱的皇四子会夺了皇位。直到四王子登基为王,那已经是两年后的事了,要是一开始新皇就杀我一家,只怕那金主登基后想为我父做后台,我父的尸骨都难以寻觅了。

看样子,这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终还是想不出答案来。

虽然我平日的个性张扬而任性,但生在此豪门之中,沉静下来的我还是甚为关心家族的命脉和朝中之事的。只是父亲似乎从不愿意和我多多提及这方面的事情,让我颇为疑惑。

我在家中闲来无事,胡思乱想。哪曾想到在宫中即将举行的中秋家宴上将会上演一场惊人的变故。

10

对于允浩来说,中秋实在不能算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母后在他还只有七岁的时候就病逝了,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兄弟姐妹。在残酷的宫中,年幼的他,在外没有强大的外戚支撑,在内没有同胞兄弟的扶持,虽然顶着太子的头衔,事实上活得却是比谁都艰辛,步步不敢有丝毫差池。

皇上在登基的当天就封了允浩,这个他当时唯一的儿子为太子,母以子贵,允浩的母亲理所当然被册封为皇后。不过事实上,允浩的母后是个很通达的女子,为人端庄大气,深得皇帝的敬重。与其说是母以子贵,倒不如说是子凭母贵。

皇后出自书香世家,却是家里的独生女儿。皇后的父母感情甚笃,虽然膝下无子,皇后的父亲却执意不纳妾室。可惜就因如此,随着皇后父母的去世,家族便渐渐凋零,是以在皇后逝后,允浩再无长辈扶持。

也许正是皇后的高贵出生和家族的优良教育,使得允浩的母亲对皇上篡位的做法颇有微词。饶是皇后品行温和端庄,但夫妻俩终是渐行渐远。

于是,皇上登基以后便一度宠幸惠妃,在允浩四岁的时候,惠妃生下了允浩的弟弟昌平王,惠妃也由此加封为惠贵妃,与皇后只相差了一个品级。

如果今年不是惠妃的哥哥,当朝丞相按耐不住自己的野心,也想重演十年前皇帝篡位那一幕。只怕终有一日,皇上会因宠爱惠妃而废了允浩改立昌平王为太子。

其实,这些变故,每朝每代都在循环往复得上演着。虽然这些早已让人感觉俗套的政治戏码有时会让世间高人们觉得可笑和幼稚,但世人们为了权之一字还是乐此不疲得投入其中。

在宫中生长了有十年了,允浩对于这些争斗早已习以为常。是太子又能怎样呢?朝中多的就是趋炎附势之徒,早在今年开春的时候,由于丞相专政,几乎没人注意到他这尊贵的身份,就连一个小吏也敢对他暗藏语锋。

呵,允浩心里冷笑着。内心的我比外表要成熟得多,那些暗讽我又怎会听不出来。直到丞相被斩,惠妃被废,昌平王被逐。那些大员们仿佛又突然发现了太子的存在,忙不迭得来请安,奉承,其实也不过就是来打探风声,撇清与叛党的关系罢了。

想起心爱的弟弟昌平王,允浩还是很心疼的。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并不是所有的皇族子弟都能像允浩这样成熟的。从小昌平王就比允浩要幸福得多,双亲的宠爱,外戚的扶持,若不是他那个贪心的舅舅,也许他还能身登大宝,君临天下。但如今,这只是空话了。

允浩独自站在沧浪亭间,看秋月湖上投下的丛影点点,微风拂过他帅气的脸庞,为他带来点点桂花的香气。中秋了,不知弟弟在离州过得可好?按照规定,被贬黜的皇子未经传召是不能回京的。想到弟弟临走之前,在自己怀中哀哀的哭泣,楚楚的身影让人不忍分离,允浩的心中又是一阵酸楚。今年的中秋注定比往年更为凄凉了。

昌平王被逐,朝中就只剩下允浩一个皇子了。皇上虽然凶残严酷,但是事实上对允浩一直都很宠爱,也许是因为皇后的缘故,皇上对允浩还有一种愧疚。毕竟允浩的母亲与皇上相濡以沫多年,皇上虽然不复宠爱,但对这位发妻的品性还是敬重有加。允浩的母亲的死后,皇后一位便一直空着,无论惠妃如何受宠却终是不能得到这个宝座。

其实父皇一直都很清楚吧。允浩想起不久前皇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查抄了丞相全家,而就在前一天还与丞相一起饮酒下棋,不由打了个寒战。

看来父皇并没有传言中的那样已经庸老糊涂。但是这样看来,皇上启用前朝丞相的举动又让允浩困惑起来。允浩想的与有仟不同,在过去的十年里,虽然这位前朝元老未在本朝出仕一日,但他的影响却仍是遍及朝野。父皇在私下里也常常与他提及,朝中重要的政见往往便是来自这位赋闲之人的手笔。

思及此,允浩不由想起了有仟。这个秀气夺目却又倔强感性的孩子。也许是从第一天起,便对他有了亲近的感觉。允浩想起见第一面时,他抬起头,满脸困惑的表情和长长的睫毛下那双明眸透露出的一汪清澈,想着想着,允浩嘴角不由浮现出了一丝笑意。就连那一向平静的秋月湖面也荡起了层层的柔情。

11

“殿下,皇上在庆熙堂设家宴,各位娘娘公主都去了,单等殿下了。”允浩宫中的主管太监秦公公急急地讲着,看他那一头汗水,就知道他找允浩已经好一阵了。

允浩看了他一眼,这秦公公从小服侍自己,在这宫中也只有他才真正给自己了那一份毫无搀杂的感情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