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大脑在搜索不到信息之后,竟然反其道而行,采取排除法。 而且它牛到不止搜索孔明的面容信息、id信息、身高体重体型等……它还特别厉害的开始搜索孔明的便便信息。 “你们应该还记录这个?”31世纪的卫生部门也太辛苦了吧? 大脑又瞬间给她刷出来一大堆资料。 其实检查排泄物并不是滥用职能, 而是为了防备寄生虫和外星细菌。 在见过许多外星人之后, 地球人发现了一个让他们“骄傲”的事。 就是,只有地球上的生物有许许多多的寄生物。 不管是地球上的生物还是人, 都同时是寄生体也是寄主。 最可怕的是,地球上的生物竟然跟寄生物和谐相处, 共生下来了! 外星种族中也有曾经暴发过寄生虫的种族, 最后的结果是那几个外星种族都灭亡了。 其他的外星种族大部分都在进化过程中消灭掉了寄生物, 很少有跟能寄生生物一起共生的种族。 这也是地球人在一部分外星种族眼中属于危险份子的原因。 一些比较脆弱的外星种族发现地球人的危险之处后立刻就撤离了银河系, 并且决定不再跟地球人结交了。 外星人这么害怕地球人, 可地球联盟也害怕外星人的病菌或寄生物跑到地球人身上来啊。 体质上地球人是很容易被寄生的。 但全民警戒也不现实,容易造成恐慌情绪。 于是地球联盟不得不加大卫生投入, 开始化验每一份排泄物。而为了便于查证到具体的地区, 每一个地区的排泄物都是有标号的。 那住在飞船上, 四处旅行的人又怎么办呢? 于是飞船就归类到了星际轨道中。 一艘飞船从什么地方航行过可能不好查,但查一个特定dna是在哪一个轨道上,却并没有那么困难。 大脑轻而易举的进入了卫生部门的检验终端,拿到了全部的信息后一一比对,在四个小时后就找到了孔明经过的轨道。 只有轨道和运输船信息,找不到他是坐哪一艘飞船,也找不到目的地。能查到的最远的距离是一个空间站,显然这是一个飞船暂时停靠补充物资的地方。 要找孔明就只能去那里了。 最让她想不通的是这件事好像跟告孔明那些人无关,跟本杰明也无关。她提取了本杰明最近的所有信息,发现他根本不知道孔明被人带走了,他自己被国税局给告了,正焦头烂额呢。 不过她往那个空间站赶过去的时候倒没有替孔明的小命担心。 不管是她还是大脑的分析都认为孔明被抓的唯一价值就是他的智商,为了让他活着继续发明东西,那些人会留下他的一条小命的。 沿着轨道跳跃,她发现经过的宇宙飞船越来越少了。 很奇怪,这里并不是偏远地区,相反,这里距离地球还比较近,附近的流星带也不多。 大脑还提供了附近的空间站布置,从星图上看,空间站的位置还是很密集的,应该可以应对比较繁忙的星际线路。 那这里为什么反而没多少飞船呢? 大脑提供了几个可能性,跟她的怀疑不谋而合。 ——这里有个秘密基地。 那是谁抓的孔明就很好猜了。 她让大脑重新搜索一下跟ai有关的论文,按时间顺序倒着排,距离现在的日期越近,排序越靠前。 大脑迅速检索出几十万份论文。自从孔明的ai问世之后,科学界又暴发出了新的对ai研究的热情。这是自从李林教授的ai实验成功以后就没有再发生的。 真正的进步是无法隐藏的,它会令世人惊叹。 好像一群人都只能靠两条腿跑步,突然有一个人造了一架飞机,坐上就飞了。 历史上留下姓名的科学家们都是造飞机的那个,在他们之前、之后的人全都只是步行者。 孔明现在也造了一架飞机。 所以他肯定不会有生命危险,就是可能会需要改改脾气。 她叹了口气。 她知道她脾气不好,性格差劲。 可孔明知道他脾气不好,性格差劲吗? 她猜他不知道。 他就是知道了也不打算改。 因为他聪明。 太聪明了,所以看身边的人都是猩猩。 一个人生活在猩猩中间是痛苦的,再让他学猩猩一样生活?他肯定不乐意啊。 想到这里她又叹了一口气。 她希望孔明没有被整得太惨。 au空间站。 巴顿还没有走。他本来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停留上一段时间,直到孔明能适应这里的生活。 如果他没办法安抚好孔明,那就需要去接孔明以前的亲朋好友来安抚他了。 ——不过经过他们的调查,孔明没有亲朋好友。 这才让已经有了十几个子女和几十个孙子女的巴顿出马。 毕竟孔明在这里虽然是被监管,但他的头脑是无价之宝。 巴顿来之前已经阅读过孔明所有的文件,对他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了如指掌。 孔明是人造zigong的孩子,与父母亲人的亲情很淡薄。 这一点上,巴顿有切身体会。 他在婚姻生育观上是人造zigong的拥护者。 因为他的爱人是个男人。 在军队中同性并不鲜见,特别是在星际战队中,女性比男性更难出头。他所在的连队男女的比例是五比一,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而且星际军队的服役期更长,而在这个时代,感情更难保持长久。 巴顿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境遇同性恋,他不想去分析这个。 他和爱人是日久生情,决定结合的时候,两人都思考过很多。 结婚以后,因为两人都有工作,不可能照顾家庭,所以他们选择了人造zigong,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的孩子就是依靠军中福利长大的。 也可以算是福利儿童了。 在长子十九岁时,他先回到了家,从这时起,他可以每年有八个月在家里陪孩子,而他的爱人是军医,仍需要继续服役。 巴顿当时就开始面临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 因为他在每年接到的报告和跟孩子们的信件中一直认为孩子们都是非常健康快乐的成长的。 但是长子对他没有丝毫亲近的意思,他也不认为父亲是重要的,他对巴顿就是很平常的态度——我跟你不熟。 家中当时一共有九个孩子,全是人工zigong出生。 四子五女。前面四个孩子,三子一女全都对他能平常以待,但也都是不熟的态度。剩下的孩子从第五个开始就很嫌弃巴顿,不管男孩还是女孩,他们认为巴顿回来以后妨碍了他们的生活。 而且最让巴顿吃惊的是,他的孩子们之间并没有很深的感情,兄弟姐妹都像陌生人一样。 他和爱人当时考虑到两人都不在家,所以要多生几个孩子,这样孩子们可以彼此做伴就不寂寞了。 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 巴顿因此不得不去见育儿专家,听取讲座,找心理医生,寻找家中问题的原因和解决之道。 分析听了一大堆,但却没有解决办法。 因为这已经成了社会问题了。 父母因为没有育子过程而对孩子的粘性不够。 孩子从落地起就由机械人保姆周全体贴的照顾也让他们对父母没有依赖。 至于亲情,他们对同一批次落地的人工zigong生下的同胞比对亲兄弟姐妹更有感情。 因为他们跟兄弟姐妹相处的时间还不如跟机械人保姆相处的时间长。 这一点现在已经改进了,由同批次降生的孩子一同抚养改为按亲缘关系集中抚育。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是同父、同母,或者有其他亲缘关系的小孩子会被放在一起抚养。 这样确实加强了一部分幼儿之间的亲情联系。 但父母和孩子的亲情仍在不断的削弱。 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把一切都交给人工zigong、机械人保姆、福利机构。这样便捷的生活方式更能让他们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所以之后巴顿和爱人又生了几个孩子,这一次他们亲手抚养,并尽量制造家人一起活动的时间和次数。 虽然现在他还是跟他的长子和长女没有办法加强联系,但他相信终有一日,他可以重新拥有这些孩子们的心的。 孔明就是一个标准的人工zigong孩子。 他从孕育起就远离父母,虽然在亲缘上他的兄弟姐妹众多,但在真正的生活环境中,他是跟和他同批次降生的孩子一起长大、一起求学的。 所以等他成年后,他就借着上大学的机会离开了可以称为家乡的机械星球,并且再也没有回去过。 他的求学生活也没有找到亲密的朋友和让他崇拜信服的老师。他就像一个无根的浮萍,一直找不到能让他安定下来的锚。 巴顿其实怀疑他对“人类”这个身份也没什么归属感。 因为现在的社会环境是人类与外星种群混居、聚居,所以在亲情淡薄的情况下,有许多人类其实并没有产生对人类这个族群的归属感。 孔明只是其中之一。 并不稀奇。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当然没有关系。 可他偏偏有着一个当今最聪明的脑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