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说完,陶三春扫帚眉倒竖,铜铃眼圆瞪,怒气冲冲地说道:“那韩天禄算什么东西,也敢妄想娶小皇姨。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符贵妃吃惊道:“韩天禄怎么样了,御妹可了解他吗?”
陶三春道:“韩天禄,恶少一个,外号叫韩橐驼。当年随他父亲在穆陵关的时候,仗势欺压百姓,抢一个农夫的天鹅,被我家老郑撞见,把韩天禄痛打一顿,如果不是当今万岁喝止,怕那小子早被老郑打死了。”
符贵妃一听,摇头道:“如果是这样,配三妹就不妥了。至于那赵匡义却又如何?”
陶三春道:“从人品和才上来说,真是百里挑一,不但生得英俊,胸中也很有韬略,堪称文武全才。他既是万岁爷早年结拜兄弟,现在又是御前供奉官,万岁爷对他必然了解,娘娘不妨去一问即知臣妾之言虚。这门亲事臣妾举双手赞成。”
符贵妃道:“既然如此,我便向万岁爷启奏,从中出力,让答应赐婚赵家,定使三妹获得如意郎君便了。”
符夫人这才放心,又谈了一些闲话,方才告辞出宫,陶三春也自去巡宫去了。
果然,柴荣散朝回来,符贵妃便源源本本把这事告诉了柴荣,要求柴荣下旨,赐婚给赵匡义。柴荣道:“这事是朕亲口答应韩通,替他儿子作媒的,如今又向赵匡义赐婚,这如何说得下去,岂不冷了臣下的心,暗地里埋怨朕反复无常。”
符贵妃道:“那么,陛下一定要把臣妾妹子配给那橐驼了。”
柴荣摇头道:“也不是。那韩通的儿子不过是脖子生得长了一点,因为读书,长期俯案,使脊椎微弓了一点,面貌并不十分丑陋。否则,朕如何会同意为他提亲?至于他早年抢农夫天鹅的事,倒也是事实,只是那天鹅本来是他从空中射下来的,被农民拾走,他想要回来。也不能完全说成是抢。当时确实仗势欺压过农民,后来被郑恩打了一顿,也就够他受了。不过自从韩通调回京师以后,因自己识字不多,见到京师文人学士人才济济,自己应付不了,才让儿子努力读书。韩天禄这几年读了不少书,心性已有很大改变,所以朕才同意韩通请求,为他儿子说媒。只是现在匡胤二弟也托范质去说媒,这就叫朕不好办了。这几年南征,匡胤功居第一,本该重奖,如果在这件婚事上判给韩通,又太对不住二弟了。”
符贵妃道:“那么,陛下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柴荣寻思一会,叹道:“唯一办法,就是朕撒手不管,让他们两家自己去解决。”
符贵妃道:“如此说来,陛下要下旨,让赵匡义和韩天禄比武了。”
柴荣道:“这旨不能下。韩通早已让儿子弃武习文,如果让他们在比武,韩天禄肯定不是赵匡义的对手。这样岂不让韩通觉得是朕有意给他难堪吗?”
符贵妃道:“那么陛下有何公平办法?”
柴荣道;“朕准备召集他们见驾,把情况说明,然后依照古人择好办法,让御妹登上彩楼,亲自择婚,看中了那一个,便把绣球抛给那一个。这样既表示了朕的公平,也给御妹以自主之权,谁也怨不到朕身上。”
符贵妃听了,也再想不出别的更好办法,只好同意。心中却想,可暗暗地告诉母亲,让她转告三妹,那韩天禄是个长脖子背微驼的人。这样,就不至弄错了。她那里会知道符云霞已认识赵匡义了呢?
次日,柴荣召集符彦卿、赵匡胤、范质、韩通四人,到偏殿议事。
柴荣道:“重阳那天,朕曾为韩通的儿子韩天禄向魏王彦卿家提亲,不料也正是那天,赵匡胤又托范质的夫人到魏王府为赵匡义提婚。由于魏王夫妇都因小女儿未许过亲,所以都答应商议一下再说。直到晚上,魏王回府,夫妇见面,才知当天竟有二家同时去提亲。一个女孩子,如何能分到两处?朕也不好偏袒任何一方。为公平起见,朕以为应仿效古人抛彩球择婿的办法,让符家三小姐自己选择东床,以求男女相悦,婚姻美满,不知众卿以为这办法如何?”
符彦卿听后大喜,感谢柴荣给自己解决了一大难题。赵匡胤当然也心中暗喜,因为他知道匡义见过符云霞,二人已互相倾心,这事已方必可稳操胜券。只有那韩通心中暗暗骂赵匡胤,难道这个人天生的是自家克星,以往连打自家三次,现在不早不迟,又来插上一脚,争夺自己儿子的婚事!但是柴荣只答应过替他说媒,并没有答应过让符三小姐嫁给韩天禄,而符彦卿也仅对柴荣说过回家商议后再回复,并未允亲。这样情况,自己并没有依据非要符三小姐嫁给自家不行。无可奈何,也只好同意柴荣提出的办法,听天由命而矣。
柴荣见大家无异议,便让符彦卿回家准备彩楼,又通知钦天监,选择近期吉日,届时由符三小姐抛球择配。
最后,由钦天监选定九月二十日的吉日,柴荣规定:那天卯时,赵匡义和韩天禄齐到魏王府,在彩楼前自由活动,表演技能,以供符三小姐选择,辰时一到,击鼓奏乐,由符三小姐亲自抛球。并派范质、王溥、向训、窦仪四位大臣和司礼太监张美,一同临场公证,赵匡胤、韩通也随场观礼。
转到到了九月二十日,范质等一早便到了魏王府,符彦卿接入,来到府中演武场,只见南面彩楼高搭,上挂有“天作之合”字样的彩绸,对面则是看台。符彦卿引公证人上看台中央坐定。不一时,赵匡胤、韩通二人也先后到来,符彦卿忙将赵匡胤、韩通迎上看台。赵匡义和韩天禄则各自带了随从,在彩楼下空场上自由活动。
只见那韩天禄穿一身崭新大红丝绸儒衫,修眉画目,带了几个文士,立于彩楼左铡,咏诗谈文,十分儒雅风流。韩天禄高吟诗篇,每有佳句,周围文士们便高声叫好,纷纷称赞,以烘托韩天禄的文才。
赵匡义则仍穿上那天会见符云霞时穿的猎装,带几个家将,在远处摆箭垛,赵匡义引弓发箭,箭箭齐中红心。
彩楼之上,帘幕低垂,符夫人和符云霞带了丫环,坐在帘后往下窥看。
由于显示公平,担任司仪的太监,奉柴荣旨意,并不宣布那个是赵匡义,那个是韩天禄。岂知符三小姐一眼便已认出了赵匡义,不由心花怒放,含情地注视着他。
不一会,只听司仪太监高唱:“吉时已到,请小姐抛球。”顿时鼓乐齐鸣,奏起乐曲。
曲罢,彩楼上绣帘徐徐卷起,符小姐立在窗前,只见赵匡义和韩天禄分别立在左右,中间距离约一丈有余。她本有武艺在身,如何能抛不准?只一掷,绣球便朝匡义顶门上打来,击个正中。
韩天禄见绣球朝赵匡义那边飞去,快步来抢,可是绣球已被赵匡义紧紧抱在怀中了。
司仪太监拖长声音一声吆喝:“绣球击中赵匡义!”
台下立刻响起细乐,人人脸上露出笑容,只有韩通板起面孔,带着儿子韩天禄,灰溜溜地去了。
亲事既定,正准备早日成婚,谁知郑恩的岳父亲老英雄陶洪不幸病故,所以出于礼貌关系,婚礼推迟,直到腊月十五日吉辰,才得以顺利举行。
………………………………………………
第33章周世宗之死
柴荣抱病北征契丹,中途发现一块“点检为天子”的木牌,因而担忧而昏倒。只好班师回京,勿勿为他儿子柴宗训继承皇位作了安排。这位五代中最英明的皇帝,死时才三十九岁。
就在符云霞抛绣球招亲的那一天,南唐主李景派了使臣来汴京进贡,并祝贺九月二十四日柴荣的生日,柴荣见南唐使臣送来表章,词意廉恭,贡品丰厚,心中大喜。也派了已归降后周的,原南唐大臣冯延鲁为特使,带了诏书和赐品,和南唐使臣一同回金陵,对唐主加以抚层层。
停了一个月,冯延鲁从金陵回来,向世宗柴荣缴旨。停了从二日,冯延鲁却带了随从,趁晚上坐了车,悄悄来到赵匡胤家中求见。
匡胤接入坐定。说道:“大夫这次出使南唐,风尘仆仆,实是辛苦。今晚来敝寓,不知有何见教?”
冯延鲁一脸诌笑道:“这次下官出使南唐,唐主十分称颂景仰元帅威仪,因问及元帅近交,更为钦敬,认为元帅不仅是大周第一良将,即使普天下各国,也无人可以与元帅匹敌。因致书信一封,托下官转呈,并致薄礼,望乞笑纳。”
匡胤见冯延鲁一味奉承,心中十分讨厌,耐下性子,问道:“书信呢?”
冯延鲁慌忙从怀中取出,恭敬地双手呈上。匡胤拆开一看,除了一番恭维的话外,并说:“元帅功勋赫赫,两袖清风,近闻令弟即将完婚,特备薄礼白银三千两以致贺,表现微忱。”
匡胤看了,心中大怒,他本来家境不够宽裕,现又因匡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