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已。他回头抓住他最得意的猛将张元徽,说道:“张将军快上,柴荣正在我军包围之中,捉住他或把他首级取来,我封你为并肩王!”
张元徽二话没答,向南阵中冲来,正遇着杀红了眼的马仁瑀,二人也不同姓名就杀将起来,战有四十个回合,张元徽渐渐有些不支,又见自己的军队纷纷后撤溃退,眼前这位将军刀刀生风,有如霹雳闪电,他首先考虑的是自己项上的人头能不能保住,哪里还有心去管“并肩王”!因此回马便走。马仁瑀也不追赶,弯弓搭箭,“嗖!”的一声,正射中马的后胯,那马一打趔趄,把张元徽颠了下来,正好周营中军马全义赶到,手起刀落,齐腰把张元徽挥为两段,一命呜呼了。
北汉上下都知道张元徽是本朝第一勇将,他一死北营士卒将军都胆战心惊,没有人敢出来迎战。士气一散,北营的阵角稳不住了。
那契丹大将杨衮,原是一员猛将,见周营将士那种气势和力量,也有些胆怯,特别是刘崇刚才对他的奚落,使他耿耿于怀,他感到刘崇的失败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犯不着去为他卖命,因此领本部人马向北撤走了。刘崇左顾右盼,见无人出阵,为了稳住阵角,他飞马而出,把正在后退的一个士兵,劈面一刀砍翻在地,大喊:“再后退者,以死论处!”刘崇刚刚出阵,就碰上飞马而来的张永德,刀枪并举,火花四溅,二人战有二十多个回合,刘崇毕竟年纪大了,后力不加,露出了破绽,被张永德一枪刺中左肩,刘崇回马,把手一挥算是撤销了他“后退者以死论处”的“圣旨”,他带头向北方逃去。
兵败如山倒,满山遍野望风奔逃的汉军,成了周军的俎上之肉,只有任人宰割,哪有还价的权力,降的降,伤的伤,刘崇号称的十万大军,只有数百骑保着主上亡命奔逃,其余全军覆没,赵匡胤、张永德、史彦超等率军追出近二百里,见刘崇已逃得无影无踪,方才收兵。
胜军无败将,古之常理,追杀中,周军将士人人立功,各有建树;但这次以少胜多最后彻底打垮敌人的战斗,却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外。
当北军狼奔豕突往北败逃时,南军也有一彪人马正惊慌失措,和刘崇军背对背地向南溃逃:这就是樊爱能、何徽二人率领的右军。他们一路逃窜,军旅不整,更无所谓军纪,沿途还大肆抢掠,形同官匪。
当世宗柴荣稳住阵脚,开始反攻时,曾派人召他们返回杀敌,樊爱能斥使者说:
“主上已陷重围,充其量也只能向北逃往潞州李筠处,安有脱围之理!”他一刀杀死了使者,继续南逃。
正逃间,他们又遇着率大军北进的宁江军节度使老将刘词,刘词急问:“主上何在?”
樊爱能摇摇头:“契丹军厉害,我军大败,主上陷入重围,可能北上潞州了,你去也不当用了!”
刘词发了火:“圣上有难,我等应奋不顾身去救,怎么反倒后撤!”他领着大军火速前进,正碰上追赶而来的不足干人的汉军,刘词趁着陡起的南风,把大军压将过去,这几百人的小股敌军,要和刘词的几万人大军对抗,岂不是以卵击石!因而全部被刘词解决了。
刘词急速前进,来到前阵,正是汉军溃退之时,他们忽然见周军铺天盖地而来,以为中了埋伏,所以开始全面溃逃,而刘词的及时赶到,也是这次胜利的一个关键。
大获全胜,当晚就露宿野营。刘词向世宗禀报樊爱能临阵溃逃时,柴荣气得咬牙切齿,说:“作为大将,如此表现,猎狗不如也!”
灯光下,柴荣难以入眠,躺下起来,起来躺下,如此反复再三,正在愁难解时,张永德告进。张永德是郭威的驸马,他们也算是至亲,这关系当然与众不同。张永德对世宗说:
“今日之战,赵匡胤当为首功。在主上受困之时,他身先士卒,带着几个兄弟冲入敌阵,打乱了敌人的阵脚,此人忠勇双全,陛下宜当重赏。”
世宗说道:“御弟匡胤品行,为朕了如指掌,重赏自不在话下。我如今有一事难以决断,就是那樊爱能。若不杀他,今后将无以治军;若杀了他,他是先主故臣,先主新丧,故臣就戮,我也有点不忍!”
张永德说:“樊爱能从无大功,给他以如此高的职务,就因为他是故臣,故臣之劳已得到照顾;而今,见乱先逃望风披靡,先帝在也不以故臣而原谅他。陛下要削平四海,如若军法不立,就是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也不会为陛下所用。”
当时柴荣因为一灭的战斗,又因入夜思虑不决感到疲惫,正拥枕而卧,听了张永德的说法,一跃而起,来了精神,把枕头摔到地上,大叫一声:“好,所言甚是!”
第二天,世宗旨下:樊爱能、何徽及其所属军使以上人员七十余人全部缚绑,集中在一起,世宗指着他们,说道:
“你们都是历朝老将,并不是不能打仗,而今却望风奔逃,没有别的说词:就是要把我卖给刘崇罢了!”说罢,下旨行刑。可怜这有多年战争经验的樊爱能等人,因一时怯阵,没有作为英雄死在沙场,反而作为罪人死在刑场!
处理樊爱能等之后,李筠之围已解,便前来迎驾进入潞州。世宗大赏高平战役的功臣。李重进兼忠武节度使,向训兼义成节度使,张永德兼武信节度使,史彦超为镇国节度使。赵匡胤的智勇武功受到大家的赞扬,特别是张永德盛赞不已。世宗封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领严州刺史。
赵匡胤战功显赫,但却虚怀若谷,见众将夸赞又受到擢赏,赶快谢恩,并奏道:
“高平一战是诸位将军齐心合力的结果,匡胤进了一点微力,实不足道。”世宗说:“御弟不必过谦,功赏罪罚理所当然!”于是对所有军士,如郑恩、高怀德、石守信、马全义等封为指挥使,董龙、董虎、李通等都加封为副军使。连当初曾劝世宗要小心从事,几乎被斩头的赵晁也给予赏赐,以表彰他的忠心进言。
这一赏一罚,显示了周世宗柴荣的英明,周军上下士气振奋,皆大欢喜。接着,计议下一步的行动,柴荣说道:
“刘崇作为汉室余孽,终为后患,我想乘此大胜,直捣晋阳,一举灭之,众位将军以为如何?”
“陛下不可!”军师王朴出班劝阻,他接着说:“高平之战显示了陛下的军威,天威震慑之下,北汉已经胆丧,如果对他施以柔政,怀之以恩,他也许可以识时务的前来归顺,这比陛下无休止地勤兵,亲冒矢石要强多了。如果陛下要显示朝廷威仪,何不在北军新败、民生凋零、供应困难的时候,等到他收了庄稼、时熟半年之后,再派兵前往,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世宗说道:“先生所言果然有理,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常言:军队易动而难安,乘刘崇新败,立足不稳,易于剿灭;若使他元气恢复,养成贼势,仍然后患无穷。朕意已决,先生不要再说了。”
王朴见世宗态度十分坚决,也就不再说什么,默然而退。
世宗即召原来随军北征的岳元福,符彦卿二人,命二人领兵三万,到河东扎寨,以张声势,自己与诸将率大军后到,届时再议作战之计。
“五月南风起,小麦伏陇黄”。乘着五月的顺风,以岳元福、符彦卿为先头部队,柴荣亲率大军,带着赵匡夙、刘词、高怀德、王朴等,周朝大军自潞州出发,向晋阳杀奔而去。
………………………………………………
第21章被困盘蛇谷
柴荣正在阵前与赵匡胤耳语,忽然一支冷箭射来,正中柴荣坐骑,那马“咴”的一声,前蹄凌空,把柴荣掀下马来。
高平之战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刘崇,与白从晖带着残兵败将,亡命向北奔逃,真是狼狈不堪。不知跑了多久,看看后边已经没有了追兵,大家都饥饿难耐,于是在一个山丘上埋锅造饭,同时也给战马喂一些草料。饭做好后,大家刚刚拿起筷子,远远望见有周兵追来,虽饥肠辘辘,大家掷下碗筷仓惶而逃。就这样,心惊胆战,忍饥挨饿,狼狈地败回到晋阳。
领略周军的厉害,刘崇回到晋阳后,收容残军,招募甲兵,修固城池,以防周兵前来攻城。
对事先回到晋阳的杨衮,因是辽国派遣来的客人,刘崇也无可奈何,就派工得中送他回国。并命王得中向辽主通报高平战败,汉主孤立无援,望辽主另发援兵,以报高平战役之仇。
辽主述律听后,心里愤愤,对杨衮说:
“派你去与汉联合,并且当了先锋,为什么坐视不救?”
高平之战杨衮作壁上观,并非完全胆怯,开始是因为刘崇口出狂言,把他的劝告说成是胆小,因而赌气不出,看刘崇逞能,后来汉兵败势已定,他回天无术,因而撤离了战场,总之他是没费一兵一卒,没有全力以赴,他感到无话可说,因而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