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古墓,有什么样的古墓。这在盗墓者行业中有个术语,叫“寻龙点穴”。这个怎么来理解呢?古墓很多,但这古墓埋葬都有一个规律,就是得尊崇风水理论。这风水不错的地方,我才能建坟造墓。那后人要盗墓,没有地图怎么办?那就寻找那种风水最好的。尚未开发的地方。掌握了古人的风水学,基本上就是一招一个准。“寻龙点穴”中的龙就是风水中最好的风水:龙兴之地。穴当然是墓穴的意思。明朝皇帝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北京那地方是我的龙兴之地。清朝为何要在关外建临都?同样,那里也是我龙兴之地。蒋介石为何要动用最精锐的部队死守上海?还是因为上海是我老蒋的龙兴之地。所以这龙兴之地是风水学中最好的风水,要是你找到这地儿?那你这辈子就算是彻底拿下了!
所以,最好的风水大师都出自盗墓这个行业里。你在马路边上、寺庙旁边矗着一块“风水大师”的招牌,得那多半都是不三不四的人,懂风水的人还用得着自己挂幡设摊这么辛苦?没必要!就跟很多骗局一样的,要是谁有什么彩票内幕、股市内幕的消息,还用得着来跟你说?大部分都自己闷声大发财去了!中国就是这点不好,把祖宗流传下的这点玩意都给败家了。不好好的去潜心研究,搞了一些三脚猫的理论就急匆匆的去招摇撞骗,不光很多东西都失传了。还让很多人上当受骗,搞到最后,现如今很多人都不坚信这风水是一种迷信,可有可无的东西。试问一下:诸葛亮过后还谁能懂八卦?刘伯温死后还谁能晓四象?两仪生四象,四象演八卦。现代的风水大师,能掌握两仪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这八卦、四象就算是绝学失传啦!
这事说到底:盗墓者一看这山就知道这山里有没有墓穴,同样采药师一看这山,就能知道这山里有没有好药材!盗墓者用的是“寻龙点穴”。采药师用的就是“流气定向”,这“流气定向”怎么来解释呢?“气”其实就是草药的生长环境。流气就是环境变化,定向并非是确定位置的意思。而是这“气”运动的一个方向,譬如这风是什么风向,吹到那里是否有巨石阻挡,有的话,那就在山石下肯定有一种好的药材可以采摘。当然,我在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在现实的采药中,断然是不会这么容易的。这得日积月累的观察和学习,才能掌握的一项技能。而徐济宁就有这么一项技能。而龙虎山恰恰就是徐济宁眼中的“风水宝地”。
其实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在前面介绍龙虎山的地理环境,就知道龙虎山这地儿是出草药的好地儿,江南地区湿润,各种草木水分充足,当然就能疯长,但龙虎山的地形又异于江南地区的其他山脉,高耸峻岭,险象环生,而这些地方恰恰是采药师所喜欢的地方,是采药的圣地呀!徐济宁入龙虎山采药,当然要做足功课,原本他想找一名熟悉龙虎山的向导带他进山,但现实情况是,没有人知道龙虎山里的环境,就选有,也没有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带徐济宁进山。下面的这段话非常能说明问题:
“老乡,听说你家祖坟就埋在龙虎山,要不你带我进龙虎山看看呗?我给你现大洋。”
“祖坟?早就不去了。镇长前两天发了通告,说龙虎山不太平,你还敢去?”
“怎么不太平了?”
“进山的人不是死的蹊跷就是失踪未归!不能进!你不要说给现大洋了,就算是给黄金,我也不进!”
“老乡,那你能画张进山的地图给我吗?”
“我跟你说了,这山里不太平,我宁可不祭祖,也不愿进山,前段时间日本鬼子还把这山给烧了,很多游击队员都被烧死在山里呢?到处都是冤魂,去不得,去不得!”
当然,徐济宁也不可能因为没有向导而放弃进入龙虎山的念头,怎么说呢?徐济宁跟那些游击队员一样,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过的人,没有怕不怕的思想包袱,游击队员能进山打游击,那徐济宁为何不能进山采药呢?没有了向导,就可能会走比较多的弯路,会耽误一点时间,这个没什么,徐济宁带了三天的干粮,想必这三天应该能采到足够多的草药了!
进山采药讲究的是轻装上阵,所带的东西没有一个是废物,都要用得上。徐济宁除了带足三天的干粮以外,还带了一把镰刀、一个背篓,还有最为重要的就是登山索。
那时候的登山索可没有现在的这么讲究,无非就是一根麻绳,配上一个粗铁定和铁锤,如果有合适坚固的附着物,那就把麻绳的一头系在附着物上,然后自己就爬着麻绳进入悬崖峭壁,没有合适的附着物,就用粗铁钉固定,做临时的附着物。这铁定固定后,就取不出来了,所以粗铁钉一般要戴上三、四枚,至少可以确保攀登三、四个悬崖峭壁。如果这个山进场入的话,那粗铁钉会一直在那,采药师就不用再带粗铁钉了!徐济宁第一次进入龙虎山,粗铁钉当然要多准备几个,还有现如今是战争时期,为了以防万一,徐济宁还随身带了一把手枪。(未完待续)
第468章 邬熙历史上的那几个传说(28)
进入龙虎山有两个入口,一入口是位于西南方,这入口严格意义上来说是都不能算是入口,前文说过,龙虎山的木材有一段时间是被肆意开采砍伐的。以前的交通非常不便,基本上都是靠人力,这树砍下来后怎么办?靠人力往山下搬吗?那不光费力,还费时,于是乎就有了将看下的木材找一个相对比较平缓的山路,将其推下去,久而久之,这被木材滚压出来的痕迹,也就成为了山路。当然,这个山路毕竟不是人走的主路,没有人会去给其砌造台阶,也没有人会去给其做一些修整,所以,除了就是一一个明显的“压痕”以外,这并不能算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入山之路。更何况,自打这里成为了灵异之地,又是一把大火烧得满目苍夷,所以,这路如果不是有人使用过,压根就不可能找得到。
另一入口位于东南方向,这个入口算是常规入口,以前人家要掩埋一具尸体、上山探险看个究竟,基本上就是从这个入口上山,有台阶,应阶而上,但由于许久没有人上的龙虎山,这个台阶也算是被丛生的野草给掩埋了,如果不加以细辨,很难看得出。
徐济宁虽没找到向导,但有关这个入口还是打听的分明,来到龙虎山下,径直从东南边走去,但由于荒草丛生,寻找到那个路口实在是太难了,且徐济宁出发的时候是大清早,秋季本就是多雾的季节,朦朦胧胧中,要想看清前方,也兀自有点困难。
徐济宁想着自己天不亮就出发,来到这里。已然走了将近半个多时辰的路了,多多少少有些累了。就找了一块山石,放下竹篓。拿出一块干粮,坐在山石上吃了起来。没吃两口,突然看到面前的龙虎山上,草丛肆动,接连不断的“悉悉索索”之声,如风疾般的传入了徐济宁的耳中,徐济宁大惊,看着那草丛的高度约莫到人的膝盖处,草丛下悉悉索索有东西在朝着自己蹿动过来。难不成是狼、狈不成?徐济宁细细用鼻子一闻,否定了那草底下有狼狈,为何?因为狼狈出现在你的跟前时,有一股狼腥味传入你的鼻中,这种狼腥味就如同一只多年不洗澡的野狗,蹿到你的身边,你就能闻到的那种腥臭,狼群的腥臭味远比野狗要厉害的多,这对于一名有着丰富采药经验的徐济宁而言,实在是“游刃有余”。那不是狼狈之群。又会是什么动物呢?狐狸、黄鼠狼?根本不可能,这些都是“鹤立鸡群”的动物,独来独往惯了。不可能会同时出现这么多狐狸或黄鼠狼的。
那还会是什么?徐济宁尚在犹豫的时候,突然从草丛里蹿出了一只饿猫,没等徐济宁反应过来,那饿猫叼起徐济宁手中的干粮就跳蹿了出去,徐济宁本能的叫了一声“唉我的饼”话音刚落,又从草丛里跳出了很多只饿猫,这一次跳出来的饿猫,不再是扑向徐济宁,而是不约而同的都“扑”向了那个叼着徐济宁干粮的那只饿猫。
叼着干粮的饿猫身形修长。要比一般的饿猫来的“高挑”一点,想必这也是它为何能第一个跳到徐济宁身边。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夺到徐济宁的干粮。但,虽然速度快。但瞬时间却成为了全体饿猫的公敌,从草丛里跳将出来的饿猫越来越多,不一会儿的时间,已然有二十来只的样子,它们都不约而同的、怒目相睁的瞪着那只叼着干粮的饿猫
或许是所有的饿猫都从草丛里跳了出来,也或许是这个时候正好是风平浪静的时候,草丛突然恢复了平静,不再有那“悉悉索索”的声音,四周也安静无比,唯一的声音就是那一群饿猫发出的“嗷嗷”之声
你说徐济宁看过猫打架,那是一件极为正常不过的事情。但看着一群猫要跟一只猫打架,那绝对是天方夜谭。这个时候的徐济宁当然不会去计较那块只吃了一口的干粮,他顺势的往后一站,远离猫与猫之间的战场,并没有想到这个时候要离开,觉得这样的场面一辈子都难得看到一次,一定要好好的看着眼前的这个热闹
或许大家都看到过狗打架,也看到过斗蟋蟀、斗鸡,似乎猫与猫之间的打架似乎并不多见,在人们的印象中,猫属于是一种比较温顺的动物,那种高高挂起、事不关己的姿态让人们是又爱又恨。但也正是这种高冷的动物,一旦打架起来,那几乎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翻看有关徐济宁的史料记载,对于其见证猫斗的经历,几乎用了一个章节的笔墨来描写。原本笔者想照搬照抄,但感觉会引起一些爱猫人士的反感!所以还是用一些比较朴实的语言来描写吧!猫打群架,主要就三大“武器”:扑、抓和撕咬。这三大“武器”中,扑最为厉害。只见群猫朝着那只孤单影只的猫分别朝其扑去,猫扑出的速度几乎可以用搭弓射箭这么来形容,那真叫一个快,快到一旁看着的徐济宁有些目不暇接了。光有速度或许还不够,那让人想象不到的力度,才是徐济宁瞠目结舌的地方,一只饿猫铺了过去,那叼着徐济宁干粮的饿猫向左一跃,避免了对方的扑击,对方硬生生的扑到了一棵树上,只见那粗壮的树身竟然被那只饿猫活生生的剌下了一大块树皮,树皮后面,还厚八根尖锐深刻的猫爪印。徐济宁看的心神慌张,心想这要是扑到自己的身上,那还不要被其活生生的落下一块大肉来?徐济宁越想越心慌,不断后退,不知不觉中退到了一块大山石的旁边
群猫扑击并不是毫无章法,首先是一个一个来,攻击目标就这么一只猫,你要是一股脑的扑了过去,目标空间不够暂且不说,而且在扑击的过程中容易伤到“自己人”。它们都是有的放矢。一只饿猫扑击不成,另一只饿猫立马扑出,当中不带间隙。让人看得窒息。而叼着干粮的那只饿猫,不光就身形要比其他的饿猫要优良。且面对扑击,其反应能力更加胜出一筹,腾挪、躲闪,都是恰到好处的避开了饿猫们的扑击。徐济宁在旁边看得时间长了,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只叼着干粮的饿猫为何不把自己的干粮“拱手相让”呢?为了这么一口干粮,以命相搏,至于吗?按照常理推断,避免自己的口粮被人家抢夺掉。最好的办法就是吃掉呀?吃掉了,群猫还能攻击你吗?但这只叼着干粮的饿猫就是不愿意把嘴中的干粮吃掉,只是全神贯注的应付着群猫们的扑击,在场面上,虽然以寡敌众,非常被动,但从长时间的扑击过程来看,这叼着干粮的饿猫并没有处于下风。反倒是在不断扑击的饿猫们有几只因为扑击过猛,而撞到了山石、树上,晕死了过去!徐济宁见状。不断啧啧称奇,暗赞这只叼着干粮的饿猫绝非一般的饿猫。
那叼着干粮的饿猫显然也没有“走为上”的打算,就是在那边一味的游斗。起先徐济宁替这只叼着干粮的饿猫有些担忧,但到后来,基本上分出了胜负,那些扑击的饿猫们,看似勇猛无比,可体力终究有限,在疲于扑击的过程中,已经需要停下脚步,歇息一下。
可那叼着干粮的饿猫似乎除了游斗以外。还会偶尔招惹一下那些正在歇息的饿猫们,怎么理解呢?就如同你在比赛长跑。你一直落在最后,正当你准备打算放弃的时候。跑在你前面所有的人都突然哑火了,不是放弃,就是倒地不起,不是放缓脚步就是疯狂呕吐。你看到了希望,你用歇斯底里的力量,开始往前冲而叼着干粮的饿猫就是给那些准备歇息的饿猫一些希望,你不是要歇息吗?好,我就近距离的出现在你的面前,还且还是后屁股朝着你。那你这只饿猫看到了扑击的希望了,感觉这一扑上去,就能解决战斗了,于是奋命“嗷叫”一声,用最后的力气扑击过去,但假象终究是假象,叼着干粮的饿猫感到后背来袭,又是一个腾挪躲闪,避开了这凶险的扑击,这一来,那扑击的饿猫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倒地不起,而叼着干粮的饿猫顺势用自己的猫爪在那倒地上的饿猫嘴上一抓,随后迅速跳离开去
那叼着干粮的饿猫就是用着这种引蛇出洞的手法,一步步的将自己的逆势转化为顺势,那二十多只饿猫伤的伤、累的累,还能全力扑击那叼着干粮的饿猫的饿猫已然是没有几个了。徐济宁在旁是越看越觉得心惊胆战,先说这叼着干粮的饿猫的游斗水准吧,以寡敌众已然不已,关键自己还叼着干粮,攻击力度上远不如那二十多只饿猫,但现实是不仅游斗了过来,还体现了游刃有余。其次,自己唯一的反击仅仅是朝着对方的嘴部轻轻的一抓,这个动作看似不经意,但显然却攻击到了猫最大的命门:猫须。很多人以为猫须仅仅是猫的一种“门面而已”,但实则不然,猫须不仅能给猫带来方位感,而且还有平衡猫体、控制力量的作用,猫须一旦受损,得暂且不说猫失去了东南西北的方向感,而且就跳跃能力、扑击的力量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可以说,叼着干粮的饿猫就这么轻轻的一抓,远比那些饿猫拼命的扑击来的省时省力还又有效率,就这么一抓,一只饿猫的战斗力基本上就报废了!这让徐济宁感到后怕的是:这叼着干粮的饿猫不仅身形、体力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还懂兵法,如故意示弱的“引蛇出洞”、只攻击猫须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避其锋芒,一味游斗的“游击战”徐济宁不傻,这已然看出,这只叼着干粮的饿猫背后定然有着高人的指点
就在徐济宁暗自寻思着这叼着干粮的饿猫背后的高人是谁的时候,突然轰隆一声,一场突如其来的对流雨下了起来。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要说那群饿猫不知晓,就连看天时采药的徐济宁也莫名其妙。刚还只是起着雾的大清早,怎么可能会突如其来的下起了倾盆暴雨呢?这虽然是对流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但实在是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让人有些莫名其妙。不光是徐济宁莫名其妙,那只尚在游斗的叼着干粮的饿猫也是莫名其妙。这一来雨。算是彻底的打破了游斗战术,由于身上积水,再次腾挪躲闪会极为的吃力,而对于那些扑击的饿猫们,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现象,全体抖擞精神,然后齐齐排开,“嗷嗷”两声惊天地泣鬼神的猫啸后。分头扑击,这时那叼着干粮的饿猫躲闪的动作明显迟缓了下来,在躲避第三只饿猫攻击的时候,猫尾还是被扑到了,猫尾是猫最重要的平衡部位,一旦猫尾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