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2 / 2)

那住持这么一说,我大表舅心中一敞亮,想必这住持知道这竹竿是一根拐杖,应该是认识自己的父亲,毕竟父亲生前,每年正月都会来这里烧香还愿,认识住持也不足为奇,于是笑着说道:“敢情方丈认识我的父亲呀!”

“只是有一面之缘,不曾认识!”百长寺的住持说道:

这回答让我大表舅有些诧异,随即转头看向了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以前一直陪着父亲过来烧香许愿,这里面的实情,母亲是最为清楚的,只见母亲双手合十的对着百长寺的住持说道:“方丈好记性,还记得我家的老伴儿!”

“啊”那百长寺的住持叹了一口气说道:“记得、记得,极乐升天,节哀顺变吧!”

百长寺住持凭借这竹竿拐杖判断出我叔公已然去世,这并不出奇,稍稍能察言观色的人,也能会细心的发现,怎么说呢?这种托物承志的事情并不是我叔公一家的个例,想必很多人都有,竹竿拐杖是一例,有人带着照片周游世界的,有人带着骨灰故地重游的,很多,但百长寺住持都这么说了,难免又触及了我大表舅一家人得到伤心之事,不免又在那边睹物思人,回忆起我叔公的生前往事。

“哎”百长寺住持劝慰道:“正月喜庆之日,不宜动悲,往生极乐,脱离大苦大难,我们亲人,节哀顺变就好!想当初,我跟那老施主就为这根拐杖有过一番交流,想来老施主将这拐杖传承于你,看来老施主是真心爱你呀!”

我大表舅听闻这些话,心中愈发的不好受,自己再怎么心宽,对于父亲分配家产时候的偏心,总有些耿耿于怀,现如今你这方丈还这般说,那怎么去形容我父亲对小儿子的感情呢?想到这里的大表舅,只能尴尬的一笑说道:“是的做父亲都,都爱自己的孩子!”

我大表舅这么说,也算是一语带过,这也不算是误解了那方丈的意思,可这话说完,那百长寺的住持就微微的摇着头说道:“看来施主你还没有参透这其中的道理?”

“道理?什么道理。愿闻其详!”我大表舅不解的问道:

“你父亲生前跟我聊过,他有两个儿子,如果老衲没有猜错的话,你应该是老施主的大儿子吧?”那百长寺的住持问道:

“方丈所言极是!”我大表舅回答道:

“是不是你父亲在分配遗产的时候,施主你感觉到你父亲做的有失公允了?”百长寺的住持直截了当的问道:

这一问,问的我大表舅有些尴尬。看了看自己的母亲,再看了看自己的妻女,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特别是看到自己母亲的时候。那眼神想必是在问自己的母亲:当时你也在场,我父亲到底跟这方丈说些什么了?

那百长寺的住持似乎看破了我大表舅的心思。循循善诱的说道:“施主,老衲和你父亲谈这事情的时候,只有老衲和你父亲两人,哦还有这拐杖,以至于你母亲,当时老衲让其他僧众招待去用斋了!所以你母亲不得而知。”

我那叔母对着大表舅点了点头,示意百长寺的住持说的没错,百长寺的住持接着补充道:“你们是一家人。今天大家都说开也无妨,老衲也可以了了这桩心事!”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我大表舅一个人好奇了,是全家人都觉得好奇了,纷纷关注着眼前这个慈眉善目的得道高僧,我大表舅在这百长寺住持的劝导之下,将自己心中的不满一股脑的倾泻而出,最后只是说道:“没办法,他是我父亲,我做儿子的必须要尊重父亲的遗嘱,我宁可委屈自己、委屈自己的家人。也不想挂上不孝这个骂名。”

“呵呵”那百长寺的方丈微笑着说道:“施主说出了心头之事,那是极好的,但今天正好老衲在场。就要为你的父亲,洗脱被你误解的‘骂名’了,你自衬你父亲偏心,偏爱小弟,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佛缘也讲究因果报应,你父亲曾经是这么跟老衲说的,论孝心,我小儿子和小儿媳不及大儿子、大儿媳万分之一。论尖酸刻薄、诡计多端,我大儿子、大儿媳不及小儿子、小儿媳万分之一!施主你能遵从父亲的遗嘱。那你的弟弟、弟媳能遵从你父亲的遗嘱吗?”

我大表舅一家人想了想,最后都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说道:“不能!”

那百长寺的住持点头接着说道:“如果你父亲将所有的遗产都继承给你。你弟弟和弟媳绝不会善罢甘休,各种诡计、阴谋都会逐一‘上演’,而施主你一家人又都是良善之辈,跟小人比拟起来,定当会吃亏,到那时,不仅家庭不和睦,就连你们也不见得会落得什么好!”

我大表舅一家人细细一想,觉得有理,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施主,你可知道在你眼前的这根拐杖是怎么来的吗?”百长寺住持问道:

我大表舅就把我叔公如何梦醒,如何要我大表舅和大表舅妈前往垃圾场去捡拾这竹竿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那百长寺住持听完说道:“所以你们一直以为这只是一根没人要的竹竿吧?”

“不,方丈,起初我见我父亲如此厚爱,想必也应该是什么宝物,按照他的说法,是梦中相托之物,大家都对这跟不起眼的拐杖有着一些别样的想法,直到那次我父亲交代后事的时候,我弟请来了专家,对这拐杖做了鉴定,人家笃定说是普通的、分文不值的竹竿,大家这才死了心!”我大表舅解释道:

“那只是凡夫俗子的鉴定!凡眼肉胎,所见的只能是满眼的铜臭,真正的宝物,恰恰是大隐隐于市,貌不惊人,却是一等一的法器利物呀!”百长寺的住持说道:

“哦难不成这拐杖真的有什么特别吗?”都知道出家人不打诳语,作为一寺的方丈,说出这样的话,想必绝对不会是即兴之语,我大表舅再次拿起那桌上的竹竿拐杖,细细看了一遍,实在是看不到什么神奇之处,所以只能作罢,一心讨教百长寺的住持。

百长寺的住持娓娓道来道:“这等器物佛家有一专称,名为‘菩提棍’(编者按:由于这物件实在有着太多的神奇传说,为了避免一部分读者对号入座,按图索骥,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此,故这里用了化名。),是佛家传说中‘四大名器、五大利物’之一。想当年,我们的释祖(编者按:这里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的尊称)才创立佛教的时候,就在菩提树下。生有舍利、菩提木、菩提叶、菩提土四大名器,舍利为修行之根本。百年后才能偶的,许多名僧,诸如一灯法师,就有这等化身舍利的能耐,只是舍利过于名誉,所有的人都能看得见,因此,此等名器。只能供奉于塔中,保佑佛教昌盛,信徒众多。千年的历史证明,舍利佑我佛教昌盛,是有目共睹的。菩提土终为尘土,滋润大地,创造万般生物,让我们信佛之人,可以不杀生,也能有取之不竭的食物。这等名器,实在是功德无量,菩提木彰显整理。除让释祖顿悟佛之真谛以外,也让芸芸众生,得以智慧,名以哲理,是佛家的思想所在,精神所在,涅槃重生,生生不息,智慧远大。哲理无限呀菩提叶开花散叶,在人间流传。经过繁衍生息,锻造了五大利物。分别是:与人健康的草药、与人欢乐的环境、与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