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进行的非常顺利,至少从外面看,郑鸿逵的军营没有发生什么异常,除了一阵急促的枪声之外,整个大营仅仅发生了一阵短促的混乱,然后就又平静下来。
枪声沉寂下去一个时辰之后,洪英领着他的弟子门徒们返回了镇虏军军营。他将郑森成功夺权的消息带给了林清华与他的幕僚们。
实际上,在郑鸿逵的军营之中,早就埋伏下了一支秘密部队,他们就是郑芝龙生前苦心经营多年的亲卫使,虽然他们人数不多,可是能量颇大,要不是顾忌郑鸿逵的部队发生混乱和自相残杀,他们早就动手将阻挠郑森掌权的郑鸿逵给干掉了。
郑鸿逵也知道郑森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因而他的防卫十分严密,除了数百名亲兵轮流在他的帐篷之外站岗之外,在他的帐篷里还埋伏着十名贴身卫士,他们在帐篷的角落待命,随时都会将那些未经召唤就擅自闯入帐篷之中的人消灭。
郑鸿逵的这种布置很快通过埋伏在军营之中的亲卫使传到了郑森的耳中,郑森就按照这一情报布置行动方案,在得到林清华送的两百五十支快枪之后,他的行动就开始了。
在那些亲卫使的接应下,郑森顺利的进入了郑鸿逵的军营之中,在联络上一批可以信任的将领之后,郑森亲率数百名手持快枪和火枪的亲兵,直接杀入郑鸿逵的中军大营,一阵乱枪就将守卫在大帐之外的数百名郑鸿逵亲兵消灭,随后他的亲兵又冲入郑鸿逵的大帐,在死伤了十余人后,将郑鸿逵的那十名贴身卫士全部消灭,并将郑鸿逵裹在被子里抬了出来。
由于那些士兵大多在已经投靠了郑森的将领们的命令下缩在各自的帐篷之中,因而没有多少人出来管闲事,即使有些忠于郑鸿逵的部队试图靠近郑鸿逵的中军大帐,但也很快就被乱枪打回,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人在看见郑森之后立即倒戈,也成为拥护郑森的力量。
靠着其父郑芝龙多年培养起来的威信,郑森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控制住了军营,随即就展开了一场小规模清洗,将忠于郑鸿逵的将领和他的亲信子侄全部抓了起来,将他们与郑鸿逵关在一起,并任命提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将领,于是,在这种雷霆手段之下,郑森终于正式成为整个郑氏武装力量和郑氏家族的首领。
“那郑鸿逵怎么样了?郑森是否已经杀了他?”林清华很关心这个问题,故而追问道。
洪英摇了摇头,说道:“郑森其实并不想杀他,毕竟那郑鸿逵是他的亲叔叔,他怎么能背上着杀叔的罪名?况且一旦杀戒大开,那么肯定会引起一场郑氏家族内部的大火并,所以郑森没有杀郑鸿逵,他只是把郑鸿逵和他的亲信关了起来,打算等过一段日子再将他送回福建老家。”
莫不计笑着说道:“看起来那郑森倒也有勇有谋,我以前还真是看走了眼了!”
洪英摸着胡子,叹道:“我倒觉得郑森性子变化很大,与以前的那个郑森有个很多不同。”
莫不计说道:“也许是突然的变故让他性子转了吧?毕竟一日之中忽然同时失去父母双亲,换了谁都会变的。”他话锋一转,又问道:“郑森这么宽容郑鸿逵,那郑鸿逵可有什么悔过的表示?”
洪英拍手道:“还真让莫先生给猜着了!那郑鸿逵被裹在被子里提到郑森面前时,他先是破口大骂,指责郑森悖逆无道,郑森也不示弱,他当着众人的面痛斥郑鸿逵不遵兄长嘱托,妄图篡权谋位。这么一骂,就把郑鸿逵给骂蔫了,后来他语气一变,又说了一大通仁义亲情之类的话,直说得众人摇头叹息。后来当郑鸿逵听到郑森许诺不杀他后,他马上又高兴起来,一口一个‘贤侄’,叫得着实亲热,果然是个脸皮很厚的无耻之徒。”
林清华见洪英手背上有一道伤口,遂问道:“怎么?莫非洪师傅受伤了?”
洪英抬起双手,将那手背上的伤口上的少许鲜血擦去,哈哈一笑,说道:“这点儿伤算什么?本来我见那郑鸿逵执意不愿意与我军携手作战,我无奈之下就准备回去的,可是忽然有人趁着郑鸿逵不注意,丢给我一张纸条,我一看,却原来是我的徒弟郑森亲手写的密信,他让我留在军营中暗中协助于他,我见郑鸿逵不可理喻,便萌生了帮助徒弟夺权的念头,于是便借口看望军营中的那些被我一手教出来的士兵,就在军营之中住了下来。等到晚上,郑森一动手,我就带上人去帮他了,说起来,那郑鸿逵的十个贴身卫士还是我给毙掉的呢!”
林清华好奇的问道:“莫非那些贴身卫士十分扎手?”
洪英点头道:“不错,洪某的功夫虽然说不上是顶尖儿,可也不是一般的寻常武夫,洪某一生历经百余战,这还是第一次遇上这么难对付的家伙。嘿!他们十个人的刀法与中原大不一样,招式虽然简单,但刀刀凶狠无比。”他将手背翻过来,看了看那道三寸长的伤口,叹道:“后来我听郑森说,那十名郑鸿逵的贴身卫士原来果然不是中原人氏,他们全部都是日本浪人,据说他们的祖上曾是日本的一个权臣丰臣的家臣,后来大阪一战,丰臣氏被德川氏消灭,其家臣被迫流亡海外,后来他们在南洋定居下来,他们的子孙也就成了海盗。十几年前,郑芝龙的船队在南洋与日本的海盗发生战斗,杀了不少的日本海盗,剩下的见势不妙,便派人向郑芝龙求和,郑芝龙便顺势将其收为己用,而这郑鸿逵也就占了便宜,也从中选出不少的忠心耿耿的浪人,让他们保护自己。洪某今日所杀的这十名卫士,就是那些人的后代了,他们的刀法确实厉害,而且假如无法保护自己的主子,他们宁肯自杀也不投降,洪某手背上的这个伤口就是在试图阻止一名卫士自杀时被他的短刀所伤,可叹洪某白白挨了这一刀,却最终没能救活他。”
洪英讲的痛快淋漓,众人也听得酣畅淋漓,不知不觉就到了次日凌晨。
洪英见东方已经出现了一丝光亮,遂站起来与众人告辞,他说道:“洪某告辞,我还要去向陈大人回禀这件事呢,楚国公日后若还有什么差遣,洪某定义不容辞!”
林清华与众幕僚起身送洪英等人离开,却在帐篷外迎面碰上了带人在辕门守卫的洪熙官。
洪熙官向洪英和林清华行礼后,便向林清华禀道:“禀公爷,朝廷派来的信使到了。”
林清华吩咐将那信使带入大帐,而他则送洪英等人走出大营。
待那洪英与其弟子门徒走得远了,林清华方才返回大帐,去接见那名朝廷派来的信使。
信使不敢怠慢,赶紧将朝廷公文交与林清华,口中则说道:“小人奉兵部之令,前来给楚国公捎话。前几日楚国公派到南京的信使在路上遇到了洋夷的溃兵,他们一人被杀,另一人则受了重伤,现如今正在太医院医治。”
“洋夷的溃兵?”林清华觉得有些奇怪,“我军一直追着洋夷打,可没见着他们向西逃窜啊,前几日他们倒是分兵向南佯动,可是也被我军全部歼灭了,这西边的溃兵从何而来?”
信使摇头道:“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小人只知道这股溃兵人数很少,还不到百十人,他们到处流窜,抢粮杀人,想来应该是洋夷事先派出的探马前锋之类的,后来与主力失去联系,便流落南京城东一带。如今朝廷已经派出禁军前去围剿了,相信不日既可将其消灭。”
“那名士兵的伤重吗?”林清华问到。
“听说很重,伤在胸口,不过他着实条汉子,硬是挺着将楚国公的奏折送到南京呢,虽然小人这也是听说的,可是小人还是很佩服那位壮士呢!要不是他拼着性命送信,恐怕朝廷还不知道您缺火药呢!”信使脸现羡慕之色,仿佛那名受伤的士兵应该是他才对。
林清华转身从帐篷里拿出两锭十两的金子,塞到那信使的手里,说道:“有劳信使送信,这金子你拿出喝茶,另外的十两金子送往太医院,命大夫好好救治那名士兵,回头我有重赏。”
信使略一推让,便高兴的将金子收下,连道“公爷体贴下属”。
待那信使离开,莫不计走上前,问道:“怎么样?朝廷什么时候将火药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