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中华异史 > 第125部分

第125部分(1 / 2)

>    “哦?什么军务?”林清华有些诧异的问道。

洪熙官压低了声音,说道:“罗横派人前来送信,正好给我碰见了,好象事情很紧急,那送信之人只说要亲自将信交给你。”

林清华立刻转身回自己的大帐,命洪熙官将那送信之人带来。

那送信之人林清华是认识的,因为那人不是别人,却正是那献上刘泽清人头的小兵“屁眼”。

“屁眼”一见林清华,就立刻跪道,将一封信交给一名卫兵,口中低声喊道:“侯爷,不好了,清兵由多尔衮亲率大举南下,号称百万之众,一举攻克济南,并沿着运河继续推进,现已抵达兖州一带!黄得功、李成栋二位将军留守山东的八万人马全部溃退到淮河南岸,罗横将军已将他们安置于南岸列营。如今山东已失,淮安危急!还望侯爷速速发兵北援!”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七十二节

“狼烟起,

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

剑气如霜……”

慷慨激昂的合唱响彻整个长江南岸,五万人排列成整齐的队列,沿着长江边形成一道长长的“人墙”,从他们口中所发出的粗犷的嗓音震撼天地,远远望去,就象是一道会唱歌的长城立在江边。在这堵人墙的前面,则是一支人数更多的部队,他们正伴随着嘹亮的战歌声向着东方快速移动。

林清华与黄得功、李成栋站在长江的堤岸上,望着从眼前快速移动过去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听着回荡在耳边的那激昂的战歌,心中各自升起一股豪情,黄得功问身边的林清华:“三弟,你的镇虏军所唱的这个曲子怪好听的,不知叫什么名字?”

林清华道:“此曲名曰《精忠报国》。”

黄得功点头道:“不错,好名字!好歌!好曲儿!以前我就听说你会编歌,莫非这曲子也是你编的?果然是慷慨激昂!”他口中随着旋律轻轻的哼了起来,全然没有注意到林清华的脸有些微微发红。

李成栋道:“确实好听,不如写个曲谱给我,我也让军中的师爷教手下兵丁唱唱。”

林清华道:“这个好办,我马上命通音律的师爷去写,随后就交给二哥。”

黄得功有些诧异,问道:“难道三弟你不通音律吗?那怎么你编得曲子这么好?唉,看来三弟真是有天分啊!”

林清华怕黄得功再追问下去,遂立即转移话题,说道:“二位哥哥此次前往淮南抵御清兵,还需多加小心才是,因为清兵此次兵势甚强,虽然肯定没有百万之众,但我猜三十万人是少不了的,所以还需谨慎从事,切不可急于进攻,等朝廷的事安定下来,再一举北伐。”

黄得功道:“这个我晓得,如今只要把淮河给守住就行了,以后的事从长计议。”

李成栋有些不甘心,他说道:“我早就说过,那清兵若想南下,第一个就打我,你们看,现在我的话应验了吧?老子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啊,没想到我堂堂的鲁国公居然把地盘都给丢了,那我还是个屁的‘鲁国公’啊?”

黄得功拍了拍李成栋的肩膀,说道:“二弟不必伤感,有我们帮你,你吃不了太大的亏。我已经跟三弟商量好了,我把庐州和安庆以西的地盘让给你,三弟把汉水以东的地盘让给你,这样一来,你就可以暂时在那里安身了。虽然那些地方不是什么富的流油的地方,但足以养二十兵了。”

李成栋向二人抱拳道:“两位兄弟对我的大恩,我李成栋没齿难忘!”

林清华道:“二哥不必太把这事放在心上,我们三人谁跟谁啊?前些天不是说好了吗?一方有难,八方援手,现在二哥有难,我这个做弟弟的怎能不出手相助?”

“是啊!”黄得功接口道:“为了帮你,三弟把湖广的三成都给你了。你的鲁国公名不副实。但依我看呐,三弟的‘楚国公’的帽子恐怕也瘪了一半喽!”

“哈哈哈……”林清华笑道:“难道大哥的‘皖国公’的帽子就是圆的吗?”

黄得功与李成栋对望一眼,也相视而笑,黄得功正色道:“朝廷既然许诺不撤军镇,那这山东打下来就还是二弟的,到了那时,二弟再回他的山东,那我们的帽子不就又变圆了吗?”他停下话音,向着远处的军队望了望,转身说道:“三弟,我与你二哥先走一步,等你筹集齐了火药粮草再跟上来,待将淮河一带稳定下来,咱们再谈北伐的事儿。”

林清华骑着马将黄李二人送出十余里,方才带着卫兵返回自己的大营。

自从得知清兵大举南下的消息后,刚刚恢复正常的明朝廷又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有不少大臣建议将北方的军队尽数撤往南边,放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将兵力收缩于淮河一线,以便拱卫南京。但这一提议遭到了以黄得功、李成栋、林清华为首的武将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与其收缩防线,不如主动出击,派军北上淮河一线,将清军阻挡在淮河之北,并适时渡河北击清军,将清军的兵力牵制于山东、直隶一带,不使其西窥中原腹地,同时,另遣一军由河南出击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与山西的姜骧军合兵一处,待时机成熟,再由山西俯攻直隶,与守卫淮河之明军形成夹击之势,一举克复中原。

由于朝廷的实权掌握在武将手中,因而庭议很快就决定派军北上,但在派谁去的问题上,武将派又分成了两种意见,以黄得功、李成栋、林清华为首的一派认为应两路齐出,一路由南京过长江,直扑淮河,以便尽快稳定淮河防线,而另一路则从南京过江,北上河南,然后进入山西,前往联络姜骧的人马;而以黔国公沐天波为首的另一派则认为应派黄得功、李成栋、林清华北上,而左梦庚、与沐天波的人马则留守南京,以防出现意外情况。

本来两派观点就分歧甚大,后来又从山西传来消息,姜骧的山西也被清军攻打,而且姜骧的军队已经龟缩于大同和太原两城,已无力有效控制山西的局面。这样一来,沐天波等人就更不敢派兵北上山西了,所以他任凭黄得功等人怎样劝说就是不肯两军齐出,连称兵力不足,无法北上。无奈之下,黄得功等人只好决定先行北上,待稳定了淮河一线的防御之后,再商议以后的进攻方略。

由于镇虏军在长江边休整了一段时间,整编了刘良佐的部队,并补充了些新兵,所以林清华也准备派兵北上,但是让他感到不放心的是,镇虏军中的火药数量严重不足,虽然赵奉曾随军带来一部分兵器火药,但那是他根据三万人的数量带来的,所以眼下确实无法满足全军所需。

正因为这样,所以林清华决定先派马满原率领三万人随黄得功、李成栋一起北上淮安,而他自己则率领剩下的五万人留在驻扎地筹备火药粮草,准备随后押送辎重前往淮安。

******************************************************************************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