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山河挥舞着大刀,随着刀片的舞动,鲜血和肉片也四处飞溅,有些则溅到了他的身上和脸上,加上自己伤口流出来的鲜血,他早已变成了一个血人,而他剩下的那一百多部下也与他相差无几。在他们的眼里,清军士兵和他们自己都已不再是人,而是有血有肉的杀戮机器,不是自己把别人杀死,就是别人把自己杀死。他们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堤!
经过苦战,郑山河他们终于达到了大堤之上。他们继续挥舞着大刀,将那些正在大堤上搬运火药桶的清军士兵赶下大堤。这些清军士兵多是新收编的汉军部队,战斗力不强,看见明军这支血人部队如此不要命的打法,他们早就吓呆了,除了抱头鼠窜以外,他们连回头看一眼的勇气也没有,更别提发动反攻了。
郑山河立即命令部下从黄河中打水,而他自己则挥舞大刀在那些火药桶上砍出一个个的裂缝。等水打来,明军敢死队队员就将水从这些裂缝中倒入,把里面的火药淋湿。
清军将领见大堤已失,害怕多尔衮怪罪,只得亲率一千亲兵前往大堤,试图将明军赶下大堤。
等主将一走,守卫大堤的清军渐渐失去斗志。陈唯一见机不可失,立即率领部下向前推进,而黄得功也率领部队紧随其后。
在明军的步步紧逼下,清军再也支持不住,前军中有人大喊一声,顿时队形混乱不堪,纷纷丢掉手中的火器,转头向大堤的斜上方跑,准备通过浮桥逃到北岸。这一跑立刻带动清军后队人马,整个守卫大堤的清军部队崩溃了。清军士兵你推我挤,互相踩踏,短短片刻时间,大堤上又是尸积如山。等到众人越过大堤上了浮桥,更是拥挤不堪,不断有人落水,等明军赶到大堤之上时,发现黄河上已漂着成千上万人。
守卫大堤的清军部队崩溃后没多久,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也崩溃了。多尔衮只好率领着混乱不堪的大军撤向浮桥,与刚刚赶到的黄得功人马又杀在一起。由于陈唯一率领镇虏军部队将大堤上的火药桶搬下,并开始修补大堤,使得明军火力减弱,而这支清军中多是八旗部队,战斗力较强,加上这浮桥是他们逃生的唯一通道,所以人人奋勇,居然打退了黄得功的人马。
林清华见多尔衮已退,立即率领部队追击,到浮桥附近时与黄得功合兵一处,继续攻击逃跑中的清军。明军急于将清军消灭在河边,而清军则急于逃命,双方都是拼死战斗,小小的浮桥渡口立即成为了修罗地狱,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鲜血,双方士兵的血逐渐汇聚到一起,顺着黄土地流入黄河之中,将那河水染得通红,血红色的河水在太阳的余辉照耀下,发出幽暗的红光,冲击着所有人的视觉和神经。
多尔衮骑马跑在部队的前面,很快就在亲兵的护卫下过了河,他站在黄河北岸,望着南岸的战斗和浮桥上仍在急急忙忙奔跑的部下,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长叹,命令亲兵放火烧桥。
此时留在黄河南岸的清军均是汉军,约三万人,他们正拼死战斗之时,忽见浮桥起火,顿时手足无措,面对明军的猛烈攻击已毫无斗志,先是数千人跪地投降,接着剩下的人也纷纷跪地投降,只有少数强悍之辈仗着水性好,扔掉兵器,跳进浑浊的黄河之中,妄图游到对岸,但明军不停的向他们射击,河中的旋涡也很多,除了少数命大的人外,大多数沉尸河底。
明军见浮桥已断,便不再追击,收降了清军降兵后,明军也撤回开封城休整。
至此,清军对中原地区发动的最大的一次攻击行动宣告失败,明军大获全胜。此役明军共歼灭和招降清军十二万人,其中八旗精锐近五万。虽然明军伤亡也较多,仅镇虏军就伤亡三万人,而黄得功部伤亡人数超过五万,但此役遏制了清军南下的势头,自此以后,清军再也无力主动发起大的战役,战争的主动权逐渐转移到明军手中。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四节
清军撤离开封后,多尔衮就烧掉大部分粮草,将大军驻扎于济南一带休整,而开封城里多日以来的紧张气氛得以缓解,开封城中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恢复了平静,重新操持起旧业,忙着奔生活。
与民间的轻松气氛不同,开封城中镇虏军中军行辕前的校场上气氛凝重,所有镇虏军中的各级军官均在此集合列队,等候着林清华训话。
林清华站在检阅台上,扫视了一眼众人,然后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向大家宣示一个道理,那就是军中无戏言,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必须遵守军纪!”说完他扭头向检阅台边喊道:“都出来吧,你们都是英雄,别那么扭扭捏捏的!”
众人向那里望去,看见一队身上全都缠满了绷带的镇虏军官兵从检阅台旁走了出来,并上了检阅台。这就是在保护黄河大堤一战中立了大功的敢死队剩下的全部官兵,他们一共只剩下三十三人,而且还有十人因为伤太重不能动,所以只来了二十三人。
林清华待其全部上了检阅台,才接着说道:“他们是所有镇虏军官兵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中华好汉!为了保护黄河大堤,他们拼死冲进清军阵中,伤亡惨重,只剩下了三十三人!我先前说过,只要他们成功阻止了清军炸堤,那么我就奖赏他们。他们办到了,所以我不能食言。今天,我就当着你们的面,给他们奖赏,而且还要重重的赏!”说完,他便走上前去,亲自为每个人别上了一枚银豹勋章,并将许下的每人三百两银子的赏格也发给了他们,那些伤重不能来的人则由他们的战友代他们领赏。随后林清华宣布赦免所有敢死队的人的罪,并把愿意留下的人的官职提升一级。
除了郑山河以外,所有的人均表示愿意留下继续当兵,林清华见郑山河沉默不语,于是说道:“郑兄既然不愿留下,那我也不勉强了,等会儿我命人送你一匹快马,三十斤干粮,你回直隶去吧。”
郑山河说道:“若非因为放心不下小人双亲,小人一定留下来。请侯爷放心,等小人安顿好了双亲,小人一定前来相投!”说完抱拳作揖,转身而去。
等这些功臣下了检阅台,林清华的脸色一变,说道:“国有国法,军有军规。在军队中最讲究的就是赏罚分明,既然有赏,那么就应该有罚!来人呐,把那些逃兵带上来!”
随着林清华的命令,三千名士兵押解着五花大绑的八百逃兵走到检阅台前,站成四排,在他们身后则站着荷枪实弹的镇虏军士兵。
林清华道:“我在战前就说过,凡是敢逃跑的一律严惩!一个人逃跑一个人负责,一群人逃跑一群人负责。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你们抛下战友,逃之夭夭,你们是一群懦夫!既然你们敢这么做,那么就别怪本侯不讲情面!来人那,把东西拿上来!”
十名士兵应声而出,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竹筒,竹筒里装着一些筷子。他们飞快的跑到那些逃兵们中间,一个一个的把他们身上的绳子解开,让他们从竹筒中每人抽一支筷子。这些筷子表面看起来一样,但底下的筷子头上却涂着不同的颜色,大多是红色,少数是黑色。
林清华见到逃兵们已全部抽出了筷子,于是说道:“红色是活签,黑色是死签,凡是抽到死签的立即枪毙!凡是抽到活签的可以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们将全部被关入惩戒营中服苦役,期限三年,除非你们能在这三年中立功赎罪,否则不能提前释放!”说完将手一挥,示意士兵们照办。
那些抽到活签的逃兵如蒙大赦,个个脸现喜色,而那些抽到死签的逃兵则人人面如死灰,大多数垂头丧气,听凭身后的士兵将自己拖走,但其中还有少数人试图顽抗,转身抢夺身后士兵的枪,但很快就被刺刀解决。等将剩下的抽到活签的逃兵全部押走,一阵枪声从校场东边传来,抽到死签的士兵已全部伏法。
望着底下脸现惶恐之色的军官们,林清华说道:“大家不要慌张,我说过了,有赏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