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子立即回答:“没……没有,就这些!”
小马哥道:“驼子,你怎么又谦虚起来了?你就快把你那几个金元宝交出来吧!”说完便伸手从驼子紧捂着的口袋里掏出四个金元宝,每个足有五两重。
队长看着金元宝,笑着说道:“狗日的,怎么跟你说的?一切缴获要上交,由队长统一分配。你小子倒好,竟敢私藏!不过,看在你击毙了一个鞑子大官的份上,就赏你一锭,剩下的大家平分!”
听到队长的这番话,众人又是一阵欢呼,那驼子则立即从小马哥手里抢回了一锭金元宝。
回家的路上,大家都调笑着驼子,纷纷问他何时成亲。驼子骂骂咧咧的乱吼了一通,但等众人安静下来,驼子真的为自己打算起来,他想道:“我是娶村北的赵姐呢,还是娶村南的张姐呢?赵姐的脚大,张姐的屁股大,都好。对了,我两个都娶!”
北线,开封城外,农历十月十五日,辰时刚过,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秋风微微吹过,带起一阵黄土。
一场惨烈的撕杀正在开封城边展开,数十门大炮正向着开封东门猛烈轰击,而城上的守城士兵正把十余门大炮从城墙上的一边移到东门附近。
陈唯一站在东门城楼上,指挥着守城官兵的战斗。清军此次居然一共带来了两百门大炮,一心想把开封城轰开。若不是因为自己一边的大炮都架在城墙之上,射程比清军的远,恐怕开封城早就被轰开了。不过,多日的轰击,开封城的城墙上已出现了数处较大的裂缝,虽经军民奋力抢修,但恐怕再也支撑不了多久。
多尔衮也在前线督战,虽然他以不断变换炮兵阵地的方法来躲避城上明军的炮火还击,但这终究不是根本办法,经过多日的炮战,他的大炮已被明军击毁了五十多尊,加上自己损坏的,清军的大炮数量已与明军不相上下,所以多尔衮的心里也很着急。
更让多尔衮着急的是,东路清军未传来捷报,而西路清军也没能到预定地点汇合,恐怕也已被明军缠住。大军在此久耗,实在是不符清军机动作战的一贯风格,而且连日的伤亡已使士兵们心生厌倦,若不能快点攻破开封城,那么清军就可能刹羽而归,一无所获。
清军的炮弹不断的落在护城河里,溅起一个个的浪花,而不多时,明军的大炮又移过来了,并且很快就开始射击,开花弹不停的飞过来,落到清军的炮兵阵地上,爆成一个个的烟花,把清军炮兵炸的鬼哭狼号。
多尔衮只得下令炮兵阵地继续转移。他看着那些炮兵手忙脚乱的转移着大炮,忽然心生一计,不禁哈哈大笑,说道:“此计妙哉!此计妙哉!用了此计,定能攻破开封!”一个毒计立即在多尔衮的心中形成。
第三章 烈火凤凰 第三节
林清华率领着镇虏军的主力于十月十六日赶到开封城下,不等他们休整,就与清军的侧翼骑兵遭遇,战斗在双方都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打响。
清军骑兵三万人,趁着镇虏军阵脚未稳,就发动了进攻,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
林清华将镇虏军六个师分成了三部,每部约两万人,三支部队成“品”字形散开,各相距约两百丈,每支部队成扇形,三支部队将炮兵和四千骑兵夹在中间,炮兵围成一个圈,炮口向外,利用爆破弹射击阵外的清军,而四千骑兵则负责保护炮兵的安全,与扇形阵后边的步兵一起驱散进入阵中的少量清军骑兵。
双方开战的地点离开封城还有十余里,位于开封西南面,所以开封城墙上的炮兵无法支援,一切只能依靠他们自己了。
清军骑兵仗着速度快,弓箭精准,肆无忌惮的在镇虏军阵前左右穿插,虽然始终未能攻入阵中,但却给以镇虏军重大杀伤,在清军骑兵如蝗一样的箭雨中,镇虏军中不断有人倒下,死去。
但镇虏军始终保持着阵形,士兵们随着铿锵的鼓点声,以密集的弹雨扫向清军,使得清军每杀伤一名镇虏军士兵,自己就要付出三倍甚至是五倍的代价。
林清华站在炮兵阵的中间,指挥着炮兵射击。每当看到一队清军骑兵向某个方向跑来,林清华就指挥炮兵欲先射击清军将要经过的路段,当清军正好经过时,已落地的爆破弹就会适时的在清军马队中爆炸,掀起泥土、铁屑和残肢断臂,清兵则在爆炸的轰鸣声和人员的哀号声中落马。
战斗打得十分艰苦,明军不乱,但清军也不退,就这么僵持着。多尔衮见到清军骑兵正渐渐的处于下风,于是迅速命令五万围城的步兵前去支援。
守在城上的明军见状,不顾清军的炮火轰击,立即调转跑口,集中炮火轰击清军拔队出发的步兵,使其还未离开,就已折损了三成人马。但那些清军步兵最终还是前往支援骑兵去了。
陈唯一见状,顿时心急如焚,他想出城迎战清军,但又怕清军趁隙攻入城中。正彷徨无措时,忽然见到东南面一支大军急速赶来,由于距离较远,因而一时无法辨识。待那支军队靠近时,方才认出也是一支明军。
这支明军由三部分组成,一部为秦侃率领的一万镇虏军,一部为黄得功率领的九万驻守扬州的部队,一部为李成栋率领的本部人马一万人。
原来,明军于汝宁城下大败八旗骑兵后,李成栋即派人向黄得功投降,而黄得功得知消息后,一面令副将驻守在徐州以南五十里的地方,而他自己则亲率九万人到汝宁与李成栋、秦侃汇合。待三支部队在汝宁城下汇合之后,在秦侃的再三请求下,黄得功终于答应前去解救开封。他们日夜兼程,终于在林清华最危急的时刻赶到。
这支明军的生力军一到战场就列好了阵,黄得功审时度势,没有率军去支援林清华,而是率军直扑多尔衮中军大营。
多尔衮急令派出的五万步兵回援,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不等他的军令传到,黄得功的人马就杀了过来,将清军压向城边。
此时陈唯一不失时机的派出五千士兵乘坐羊皮筏子,从清军后方射击。清军虽然准备了攻城用的小木船,但这些木船早已被城上的炮火全部打坏,所以清军现在对于从身后杀来的、飘在羊皮筏子上的明军没有一点办法,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多尔衮此次共带了十五万清军,其中五万为精锐的满洲八旗,三万为蒙古八旗,这八万人是精锐,其中四万骑兵,四万步兵,剩下的七万人为汉军步兵,虽然战斗力差,但其火器较多,是清军攻城的主力部队。
在这半个多月的战斗中,清军于开封城下损失三万人,还剩下可战之兵十二万,林清华先牵制了三万骑兵,后又牵制了五万步兵,所以多尔衮大营中只剩下了不足四万人,而且其军中的骑兵不到一万,面对潮水般涌来的黄得功人马,还有身后夹击的明军,多尔衮很快就撑不住了,他只好命令士兵边打边向西撤,想与西南面的清军合二为一。而那正与林清华交战的骑兵也发现了多尔衮处境危急,所以他们就纷纷舍弃了林清华的军队,转而向东北冲锋,以掩护多尔衮。
林清华见围着自己的清军已全部离开,认为此时正是机不可失,所以他立即传令全军追击,留下行动缓慢的炮兵和掩护炮兵的骑兵殿后。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景象,两支清军拼命的向一处涌,而他们的身后则是两支明军紧追不舍,就像是两只猫看见了两只老鼠,而那两只老鼠则想尽快找个地方离开。
清军很快合兵一处,而两支明军也是边战边向对方靠拢,不多时也合兵一处。
清军合兵之后,攻势立即增强,多尔衮指挥着步兵在阵形中间向明军突击,而骑兵则从两翼向明军迂回包抄。两军战了一会儿,林清华的炮兵和骑兵已经赶了上来,林清华命令骑兵掩护炮兵于开封城南门集合,与从城里赶来的五千守军共同保护炮兵,然后用炮兵继续轰击清军。
双方又战了一个时辰,此时双方都已筋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