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馍舳欤赝芬煌悄撬凳橄壬?br />
说书先生两步并作一步赶上来,向着林清华深深一楫,说道:“公子方才所言如醍醐灌顶,一言惊醒梦中人,让莫某汗颜不已。若公子不弃,莫不计愿跟随公子闯荡江湖,干一番事业!”
林清华盯着他,只见此人小眼睛、大鼻子、薄嘴唇,一撮小胡子不浓不淡的挂在鼻子下面,面孔白净,跟李岩有得一拼,只是他的眼睛就没有李岩的那股正气了,两只眼睛似乎透着邪光,怎么看怎么像江湖骗子。于是问道:“你说书说得好好的,干吗要跟我闯荡江湖?闯荡江湖可不是容易的事啊,风餐露宿不说,还时时有生命危险,你细皮嫩肉的,吃得了这份苦吗?还有,你会功夫吗?如果不会,你有别的本事吗?”
莫不计回道:“鄙人身子骨虽然单薄点,但还经得起风霜,鄙人一人从绍兴一路辗转来到武昌,一路上也不知遇到多少凶险,但都被鄙人的如簧之舌轻易对付过去了,自然用不着蛮力。好勇斗狠那是武人的勾当,为君子所不取,君子所善者不是一人敌、十人敌,而是那万人敌、千万人敌!汉刘邦不过是一亭长而已,却得萧何之助而鼎定天下,而那楚霸王项羽虽勇捍过人,但不听手下谋士之言,最终落得乌江自刎。不知公子愿作刘邦还是愿作项羽?”说完打开折扇怡然自得的摇了起来。
林清华奇道:“想不到你还挺能说,该不会是说书练出来的吧。”
莫不计说道:“若不是因盘缠被那土匪抢光,我也不会在此说书,本来我是想说《大明英烈》的,不料众人却不爱听,茶馆掌柜恼我,我才不得不改说这《还魂记》。”
林清华道:“不过你这《还魂记》讲得可不地道,我怎么听着像《金瓶梅》呢?”
莫不计道:“原来公子也知道这《金瓶梅》,这可是一部奇书哇,我若非将二者结合起来,只怕听者不会如此众多,若听者少了,我的月俸也就少了,我也就没这么出名了。”
林清华道:“你这是传播腐朽文化,毒害青少年,不过你到了我这里后,可不许你再讲这些乌七八糟的书!”
莫不计见林清华将他收下,大喜过望,说道:“请主公放心,今后我定当用心助你,这些书我再也不说了,对于底下的人,我只给他们写写家书,讲讲英烈传。”
林清华说道:“这才象话嘛,只要你好好的干,我不会亏待你。”林清华之所以收下莫不计,与其说是被他的话打动,倒不如说是他想找个写家书、写奏折的师爷。林清华对繁体字可不感冒,前些日子最让他头疼的就要算写奏折了,有不好明问,只好拿来《三字经》、《论语》等书一个字一个字的对照,往往一个不长的奏折要写几个时辰,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尽让别的大臣笑话,这下好了,师爷自己送上门来了,焉有不收之理?
莫不计不识时务的打断了林清华的“沉思”,说道:“既然已收下了鄙人,还请主公预支一个月的俸禄,以解我燃眉之急。”
林清华道:“你倒稀奇,还没干活就要薪水,说罢,你要多少?”
莫不计道:“不多,不多,一月百两足矣。”
林清华道:“你抢劫啊?你在茶馆多少银子一个月?”
莫不计道:“茶馆掌柜乃俗人,俗人的价自是比不上贵人的价,百两已是少了,以后若是主公飞黄腾达了,这月俸自然也要水涨船高,银子多了我就能安心办事,也免得贪污受贿,坏了主公的大事。”
林清华道:“咦,这高薪养廉的道理你也懂?不过我身边没带多的银子,只有二十几两,你先拿去用吧。”说完便将银子掏出递了过去。”
莫不计一把抢过银子,转身就跑,边跑边喊:“主公,有事派人去城东丽春院找我,我不会去别处的!”一溜烟就跑的无影无踪,只撇下了呆若木鸡的林清华与众部下。
第一章 历史转折点 第十六节
一支不大的船队顺着汉江逆流而上,每艘船上均插着帅旗,旗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左”字。林清华站在自己的官船上,欣赏着汉江两岸的风光,大概因为这里是明军与顺军交战前线的缘故,一路上很少看到人烟,连逃难的人也看不到,只有江岸边的芦苇随风起伏,间或一两只不知名的小鸟从中飞出,才让人感到一丝生气。
林清华正自出神时,洪熙官来报:“侯爷,牛将军带着水师调头回去了,他捎来话,说前面不远就是李自成的地盘了,还望侯爷自求多福。”
“啊,这么快就溜了?”林清华说道,他本来就对这“护送”不抱希望,当他第一眼看到这支所谓的“护送”船队时,就有这种感觉了。这支船队美其名曰“战船队”,其实就是把几艘大一点儿的渔船改装了一下,在船舷两边凿了几个炮眼儿,架了几门小炮,平时用来装点门面,吓吓老百姓还可以,若是遇上真正的战船,只怕只有喂鱼的份儿。
林清华叹道:“走就走吧,早走早清静,前几天那些兵痞老缠着莫不计讲歪书,烦也烦死了。对了,莫不计现在在干嘛?莫不是又在说书吧?”
洪熙官笑道:“可不是嘛!这家伙这几天精神头可好了,与几天前我把他从妓院中拖出来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脸色也红润了许多,这不,正在舱里给弟兄们讲《大明英烈传》呢。”
林清华笑着摇摇头,看来此人是立志做西门庆那样的人了,不过几天的相出,林清华看出莫不计还真是个人才,不仅熟知天文地理、各地风俗,而且熟知典章制度、法律条文,脑子也特别的活,一点就通,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家从曾祖父起就是师爷世家了,他此次出门主要是想长长见识,想实践一下“行万里路如读万卷书”的道理。
林清华对洪熙官说道:“走,咱们也去听听。”说完便走进船舱。
莫不计正坐在小椅子上,面前摆了张小方桌,方桌上放着个铜镇纸,权且充当惊堂木,林清华的部下则均盘腿坐在甲板上。莫不计正讲到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率军平定云南,明军正用火箭对付蒙古军的战象部队,他讲的口沫横飞,底下众人则听的如痴如醉,丝毫未察觉到林清华进来了。
后来还是莫不计首先看见了林清华,他忙起身行礼,听众们这才回过神来,也纷纷站起来行礼。由于林清华最反感别人给他下跪,因此众人行得都是拱手礼。
林清华也拱了拱手,算做回礼,说道:“没事,大家继续吧,不要拘束,莫先生,请继续。”说完他也盘腿坐了下来。
莫不计有些激动的坐下,自从知道了林清华的真实身份后,他便暗自庆幸自己傍了棵大树,常常梦里都会笑醒,更为难得的是这位主子平易近人,颇有书上写的刘玄德礼贤下士的遗风,看来自己这一步是走对了,以后自己升官发财不在话下,说不定自己还能成为再世诸葛亮呢。想到这里,他的脸又红光满面起来,说书的声音不免也大了几分。
林清华只听了一会儿,便觉得这古代的说书先生可要比后世的说书先生高明多了,声音抑扬顿挫,与其说是说书,不如说是唱书,特别是书中的人物因情节需要而唱歌时,说书先生就会真的唱起来,这不是插科打诨的唱,而是真正的用心去唱,真的把自己融入了书中,由于现在讲得是《大明英烈传》,因而许多歌曲都是古时的军旅歌曲,歌中充满了铁血阳刚之气,直听得众人热血沸腾,不由自主的跟着哼了起来。
众人哼得兴起,丝毫也没注意到船已停了下来。这时一个舵手奔进来说道:“禀侯爷,江面被堵,船过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