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第154部分

第154部分(1 / 2)

>

美式后勤配备真是世界一流,几乎挑不出一点毛病,可是乘客们的心却仍然悬在半空中,好半天落不了地。

眼睛一闭下了船,眼睛一睁上了岸。

强渡怒江

想象中的恶战没有发生,因为卫立煌已经用特种部队为“最弱军”铺平了道路。

强渡之前,远征军在岸边建立了炮兵阵地,一水儿的榴弹重炮,往那里一摆,日本人的炮够不着,它却可以准确无误地完全摧毁日军江岸防线。

经过火力清除,当强渡正式开始时,岸边已没有什么日军,第一批渡江部队仅两人伤亡,就顺利地攻占渡口阵地。

滇西远征军由此士气大振,“恐日病”也一扫而空。

最艰苦的行军

滇西反攻正在朝着卫立煌预计的轨道走,即先易后难,越来越难。第二十集团军过岸后,就被高黎贡山挡住了去路。

第五十六师团算准了你要从这里过,因此在险要处修筑了很多据点群用以阻击。在这样的地方作战,山高路隘,到处都是陡坡,爬坡尚且不易,更别提展开兵力了。

令人头疼的雨季又雪上加霜,连绵阴雨使得山路既陡且滑,大部队只能喊暂停。

不停还好,一停困难更多。

负责后勤支援的美军联络组起初认为,可以用空投来代替兵站补给,可是没想到山地气候十分复杂,说变就变,山高雨大,人在飞机上往往看不见地上的空投标志,无法准确实施空投。

空投不行,能进入深山的,便只有骡马,而那些山路,人既难行,骡马也强不到哪里去,于是补给时断时续,难以为继。

进攻中,要想打破僵局,最有效的手段无疑是迂回包抄,而对于迂回路径,卫立煌早就选好了。

反攻滇西之前,他就在找一条绕过高黎贡山的秘道,但这在现有的中国军用地图上找不出来的,大概日军地图上也不会有。

怎么办呢?卫立煌想到了空中侦察。

以前是没有这种条件,如今不一样了。在提出申请后,远征军航空队即飞到高黎贡山上空进行拍照,那时尚未进入雨季,视界没有障碍,结果仅仅两周后,一张高清地图便绘制而成。

在这张高清地图上,隐隐约约真的有条山路绵延其间。

幕僚去民间查证,查证的结果,却是从来没有人走过这条路,年轻一辈没有,年老一辈,甚至上上几辈也没听说过,只是在少数民族口耳相传的故事里似乎有这条路的踪迹。

卫立煌认为有门,少数民族缺乏文字记录的技术手段,嘴巴里传下来的就是历史,而且从地图上看,这条路沿途并非绝地,是可以通过的。

选定路径后,卫立煌便通知远征军航空队,要求不再派飞机在那一带飞行,以免引起对方注意。

迂回部队,选定的是第五十三军,那支原先大家眼中的“最弱军”。

世上没有天生的废才,只取决于你会不会用。南昌会战后,第一〇六师团不仅摆脱“最弱军”恶名,而且还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冲破了四个中国军组成的防线,薛岳被迫调上第七十四军才得以稳住战局。

到了第五十三军身上,道理也是如此。

过了江后,“最弱军”夺得首功,精神头马上大不一样,脸上再无忧愁颓唐之色。

明知迂回是项受苦受累的活,全军也高高兴兴地接了下来,军长周福成派先锋师前去开路。

这一走才发现不是一点点受苦受累,那竟然是整个滇西反攻中最为艰苦的行军。

沿途地滑坡陡,更有甚于其他地方,一路行去,就没有能直着腰走路的时候,唯一的好处也许就是荒无人烟,连日军也想不到它。

在翻过标高四千米的高黎贡山主峰后,先锋师来到了山后。

但这时,他们却又犯了过去常犯的那种毛病,发现山后日军据点很坚固,师长软了一把,又退回主峰。

这一退不要紧,几乎把第五十三军推到了覆没的边缘。

经过一路行军,官兵把身上带着的粮食都吃光了。山顶云雾满天,飞机没法空投粮食,大家只好跟第五军过野人山时那样,挖野菜和竹根充饥。

滇西山上山下的温差很大,强渡怒江时还汗流浃背,在主峰上却如临严冬,就算穿着厚棉衣都冷,一下雨更要命。

从保山出发时,官兵穿的都是单衣,顿时冻得浑身直哆嗦,有的人外面套了一层美式胶皮雨衣,但是雨衣潮湿后贴在皮肤上,同样寒气袭人。

高山顶上,先锋师先后冻死饿死达数百人,周福成得知情况后非常焦虑,担心部队随时会陷入崩溃。〖:。。〗

他当即报请卫立煌,将负有责任的师长撤职,同时将另外一个师也跟上去,以整军力量投入进攻,终于将山后据点一击而破。

迂回包抄的成功,意味着解决高黎贡山守敌不再成为问题,只要在你的掌握之中,有的是时间慢慢削,反正左一拨,右一拨,直至把据点群削完为止。

驻守高黎贡山的第五十六师团非常顽固,主动投降的不多,战后山上遍地是日军的死人死马,血浆与雨后的泥土相拌和,竟然重新生成了一种殷黑色的泥巴。

夺取高黎贡山是为了打开通向腾冲的通道,那里是“龙兵团”的战略据点。

“水牛”发力

由于四处受击,日本“缅甸方面军”兵力相当紧张,“菊兵团”第十八师团即将覆没在孟拱河谷,其他部队也脱不开身,能用来守腾冲的只有第五十六师团的一个联队,联队长为藏重康美大佐。

藏重康美手上的人马不多,所以他放弃江防,收缩要隘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

要隘核心是腾冲,其间有三道关,你过得了第一道,未必过得了第二道、第三道。

所谓第一道,即高黎贡山。这第二道也是山,不过是直接拱卫腾冲的四座高山,相当于腾冲的天然外城墙。

就在藏重忙着往山上增兵布阵的时候,第五十六师团长松山佑三中将突然发来电报,要求从腾冲抽兵,以增援师团主力。

这缺德玩意儿,我这都快揭不开锅了,他那里还要再抓米出去。

可是师团长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而且还要认真执行,藏重只好调出一个大队,本来不多的守军这下更少了。

干脆,意思意思吧,于是有的山不守,有的山就弄了几十个人的小队在那里充充数,反正死了拉倒。

6月27日,第二十集团军首先清除四座高山的守敌,其中三座山很快拿了下来,只有腾冲南面的来凤山无法攻破。

第30章 怒江在咆哮(3)

在藏重看来,这是最重要的一座山,因为其山峰比腾冲城墙还高一百多米,可以直接俯视城池。

攻城战中,如果你可以在城外占据一块高出城墙的要地,那对守军来说往往是致命的,经典范例,就是南京保卫战中紫金山或者雨花台于南京的利害关系。

藏重人再少,哪座山头都可以弃,唯有来凤山不肯弃。

他舍得放在外围的精兵都在来凤山上,共建立了四个堡垒群,堡垒里有炮、有机关枪,更有极富山地战经验的老兵。

7月23日,第二十集团军对来凤山发起第一次总攻。

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也深知来凤山的价值,因此不惜把预备师都拿出来,投入四个团进攻来凤山,但得到的战报,却不是捷报,而是接二连三的伤亡报告。

三天,付出了近千人的伤亡代价,竟然毫无进展。

霍揆章毕业于黄埔一期,他有个绰号叫“水牛”,言其性格憨厚,平时极少发火,然而在这种高压之下,也忍不住愤愤地朝部下发了通大火。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