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一寸河山一寸血 > 第142部分

第142部分(1 / 2)

>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举行全军大演习,以少将师长身份参加演习的史迪威一鸣惊人,他指挥的步兵师表现突出,其本人也因此被誉为美国陆军四十七名少将中最出色的一个。

但是,美国陆军部起初在酝酿人选时,中意的却并不是史迪威,原因就是史迪威的级别太低,不过是个少将,而且从未指挥过任何实战,要一下子放到战区参谋长任上,怕被中国人看轻。

最好是集团军司令这样的角色,还要是中将以上的,可问题是一圈问下来,没人肯去。

去干什么?你又不给派美国大兵,要是我指挥中国兵打输了可怎么办,岂非“尔曹身与名俱灭”……

史迪威说:“我去!”

少将升中将,即刻起程。

3月4日,史迪威抵达重庆,并受到了热情欢迎。

史迪威的“卖相”不错,人很瘦,但是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给人一种坚忍不拔的印象,让你知道,这就是一位老牌职业军人。

史迪威“卖相”不错

如果说蒋介石有一见面就喜欢的人物类型,那史迪威无疑可列入其中。

再加上刚刚佩戴的三星中将标志,一口地道的中国话,没有理由不让蒋介石夫妇喜不自胜。

史迪威来华时,陈纳德也同时应邀相陪。宋美龄的脸上都笑开了花,这位第一夫人一手挽住史迪威,一手挽住陈纳德,对两人说:“中国终于有了你们两位美国军官的帮助,我为此感到由衷高兴。”

想一想,确实让人开心,陈纳德踏上中国国土时,才不过是个上尉,但在他的幕后指点下,中国空军曾爆发出惊人的潜力,现在有了史迪威这样的中将直接指挥,中国陆军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是个其乐融融的场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会有很多这样的镜头,它们会让我们高兴、激动乃至感动,可惜的是,时光总在不停地流逝,再漂亮再动人的相片也会逐渐泛黄。

不过在那一刻,还没有人能想到以后,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史迪威应该有足够的能力帮助中国军队取胜。

当时,中国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卫缅甸,虽然后者不属中国战区,但作为援华物资的主要入口,无疑是抗战的一条生命线,不能不以全力确保。

早在中国战区未成立之前,国民党统帅部就已根据情报判断出日军侵略缅甸的意图,因此专门从国内抽出了杜聿明第五军等三个军,以十万精锐的兵力,准备帮助英国保卫缅甸。

然而,都到这个地步了,英国人却还怕中国到其殖民地上来分一杯羹,因此坚决拒绝让远征军进入缅境。

中国人来不了,人家日本人可要来了。1942年1月,日本第十五军侵入缅甸,两个多月后,已攻至仰光附近。

这时候,他们才主动请求中国增援,可是战机早已错过。

大兵团出战,最忌仓促草率,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熟悉地形和构筑工事,打起仗来那真是连一点把握都没有。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之所以能够取得一胜两平的战绩,若无对地形的了然于胸,那是根本难以做到的。

缅甸不是湖南,不是长沙,前路漫漫,委实难卜。

尽管如此,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缅甸失陷,能挽回还是要尽量想办法挽回。

3月12日,中国远征军正式成立,蒋介石派史迪威前去指挥。

王师重来

缅甸战场上,英缅军仍在继续败逃。

英国驻缅部队除高层军官以外,低层官兵大多由缅甸人和印度人组成,这些当地人平时被英国殖民者当成奴隶一般,饱受欺凌,到了紧要关头,哪里肯卖命抵抗,因此几乎是一触即溃。

3月8日,日军轻取仰光,局势不谓生死存亡,也已是危在旦夕。

当天,戴安澜率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赶到了仰光以北的东瓜,也就是陈纳德训练飞虎队的那个地方。

戴安澜,号海鸥,安徽无为人,与他过去的老长官徐庭瑶是同乡。

这位毕业于黄埔第三期的青年将领,早在长城抗战时就崭露头角,那时他是杜聿明手下的团长,到杜聿明创建第五军,又特地委任其为第二〇〇师师长。

进入缅甸后,戴安澜发现,缅甸土人普遍敌视英国人,以至有充当日军探子的。但也有很多人,包括华侨,并不相信日本的欺骗式宣传,对来自中国的军队十分欢迎和拥护。

翻一翻史书就会知道,古代缅甸也曾经在我们的西南疆域之内。

据说,三国武侯南征到此,极受缅人崇拜,视之如神,当诸葛亮要北返时,百姓成群结队地来进行挽留。

诸葛亮安慰他们说:“我还会回来。”

可是您什么时候会再回来呢?

诸葛亮指了指田间的一种草,“此草开花,余重来矣”。

那是一种不会开花的草,所以一年又一年,引颈北望的缅人迎来的只有失望。

当地人告诉戴安澜,草在不久前竟然奇迹般地开花了,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预兆,预示着“王师应到达矣”。

戴安澜为之感慨不已,于马上赋诗:“扬鞭遥指花如载,诸葛前身今又来。”

被誉为“海鸥将军”的戴安澜

戴安澜的任务是守住东瓜。

从作战地形来看,东瓜实非易守之地,城外以平原为主,三面都有开阔地带可供对方发起进攻。

这种地形下要想守城,能依赖的只有坚固工事。

提起工事,缅甸倒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森林多,树木多。东瓜城有很多现成的枕木,本来是要拿去铺铁路的,如今正好就地取材。

在戴安澜的指挥下,第二〇〇师官兵在地上挖出坑道,然后上盖枕木,修筑出一座座封闭式堡垒。

3月20日,东瓜保卫战打响。

侵略东瓜的是第五十五师团,这个新编师团自成立后一直驻于日本国内,从来没有打过仗,但是进入缅甸后,英缅军的无力和无能,却使它在提高自信心的同时,还积累了作战经验。

不过在东瓜,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戴安澜精心构建的堡垒群使其大吃苦头。

这些堡垒堪比第三次长沙会战时的地堡,轻重武器配置得当,一道道交叉火力网让冲上来的日军无可躲避,以至伴随着每一次被击退的进攻,堡垒前都会留下日本兵的累累尸首。

3月28日,见第五十五师团毫无建树,第十五军司令部急调第五十六师团加入进攻阵营。

两个师团合攻东瓜,最后连放毒气这种损招都使了出来,却仍无法从正面实现突破。

4月1日,第二〇〇师终于决定放弃东瓜。

不是正面守不住,而是侧翼暴露,不得不奉杜聿明之命撤离。撤离时,尽管已受到包夹,但这支老牌劲旅仍然秩序井然,边打边走,未让追兵找到一点可乘之机。

日本第十五军从进入缅甸起,可以说一路都在快速行军,就比谁跑得更快,东瓜保卫战是他们第一次受挫,连日本人自己也承认这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第五十五师团几乎被完全击垮,一名被击毙的日军大佐在日记中惊呼:“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支那军队。”

第十五军司令部自此才知道对面的“支那军队”,就是昆仑关战役中声名赫赫的第五军。

对第二〇〇师能那么从容地撤出东瓜,已经狼突豕奔的英国人感到十分惊异,但戴安澜本人却不无担心,尤其在得到蒋介石要予以召见的通知以后。

他以为自己至少要挨骂,因为毕竟东瓜没有能守住,没想到蒋介石已经听过汇报,他对东瓜保卫战的战果非常满意,“东瓜失守不是你的责任,这一战打得好,很漂亮。”

为了表示嘉勉,蒋介石特地留戴安澜共进晚餐,晚上还安排他住进自己的隔壁房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