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杏茫饣骨橛锌稍渲谢褂邢嗟币徊糠质切碌模热绺崭沾右獯罄┕旱摹安既鸫铩保章蚶疵欢嗑靡膊荒芊闪耍饽芩得魇裁矗得魉堑亩髡媸枪徊罹ⅰ?br />
当时在南昌还造了一座飞机修配厂。可是在意大利人指导下装配出来的飞机,在陈纳德看来,简直是“害人的陷阱”。所谓的轰炸机,更是等同于废物,至多只能当运输机用。
可就是这样的“陷阱”和废物一般的运输机,竟然都堂而皇之地载入了“500架名录”。
当初,陈纳德答应的是做三个月考察。一转眼,三个月已经过去,他这才发现中国空军的问题大大超出预计,解决起来十分棘手。
按照合同,他在把所有发现的问题交给中国人后,就可以打道回府,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已经算是很尽职了。
但是一个突发事件使他临时改变了主意,这就是“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爆发时,陈纳德正在洛阳航校进行考察。
他意识到,此时此刻,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他留下来。
陈纳德随即给蒋介石发去电报: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两天后,蒋介石回电:非常感谢,请立即奔赴南昌,去主持那里的战斗机训练。
让陈纳德没有料到的是,南昌之行却成了他这一生都不能忘记的噩梦。
大多数飞行员除了起飞和降落,其他技术动作都做不了。陈纳德亲眼看到飞机在空中打着转,一架接一架掉下来。一天之内,竟发生了五起机毁人亡的事故!
这不过是基础飞行训练,难以想象,那些意大利教官们都是怎么教导的。
一了解,原来意大利人平时就只教飞行的ABC,而且他们对航校学生的要求松得可怕,就像现在的国内大学,只要进得此门,管你如何,一律可以顺利PASS。
我们在学校里念书念得不好,可以继续补课,到了天上,连补课的机会都不会有。
飞机不行,飞行员更不行,如何跟人家进行空战?
陈纳德变得心情恶劣,这种情绪一直伴随他和毛邦初登上庐山。
喜剧变成了悲剧。气急之下,蒋介石恨不得把毛邦初给一枪毙了,但是毙一个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蒋氏夫妇都把目光转向了美国人,他们需要眼前这个救星。
陈纳德鼓起勇气,把自己在路上考虑的方案和盘托出:完全改造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但我可以部分改造。
陈纳德讲了20多分钟,蒋介石听完之后站了起来,望着他,慢条斯理地点了一下头,然后回转身走进了里屋。
陈纳德刚来中国不久,对东方人说话处事的含蓄方式还不太能够适应,倒是宋美龄很快笑着解除了他心中的疑团。
你的方案通过了!
陈纳德,这位大洋彼岸的怀才不遇者,终于可以撸起袖子干了,他将以一位“美国农民”的身份,实际执掌中国空军的指挥权。
第2章 出师未捷
1937年8月13日,在南京中国空军总部,陈纳德熬夜干到凌晨,制定了空军的第一份作战计划。
目标:轰炸日舰。
空军就是要配合陆军作战,黄浦江江面上停泊的日舰对中国陆军的威胁委实不小,“虎将”黄梅兴就是中了日舰打出的炮弹而阵亡的。
显然,目标定得很准,就看效果如何了。
效果很糟,糟透了!
那天上海的天气条件不好,下面看不太清楚,难以进行高空轰炸,这一点是陈纳德起先没有想到的。
不能炸,那就返航呗。
没有一个人愿意返航,都憋着劲儿要炸它一艘,立一大功。
轰炸方式一共两种,高空行不通,便只有降低高度俯冲了,可问题是,所有轰炸机飞行员只接受过7500英尺高度的训练,低了根本就没怎么练过。
飞行高度很快降到1500英尺,这下可坏了事。
在下降的过程中,他们不知道要控制航速,不知不觉竟然开到公共租界上空来了,而避开租界曾是陈纳德在命令中再三强调过的。
更严重的是,飞机上的轰炸瞄准器也没有进行重新调整,大家都以为自己罩住了日本军舰,谁知瞄准的却是公共租界的中心!
毫无疑问,炸弹下去,死伤惨重,不过损失的不是日军或日舰,而是中外平民。
陈纳德使足力气一个大脚,结果射出去的却是地地道道的乌龙球——除了误炸公共租界外,真正的目标日本军舰安然无恙。
我的上帝,这怎么可能?
陈纳德马上开起一架飞机亲自到前线察看,本来想去出事地点上海,但在长江上空他停住了。
眼前正有三架中国轰炸机在进行俯冲轰炸,并且炸弹已经击中了一艘军舰。
太棒了,不管怎么说,总有那么一脚射进对方球门了吧。
陈纳德的飞机上贴着中立国标志,没有任何作战设备,但他艺高人胆大,冒着弹雨从军舰旁边一穿而过。
一看,人差点没一个倒栽葱从飞机上摔下去。
军舰甲板上的标志又大又明显,原来竟是英国巡洋舰。
陈纳德气得扭头就走。
回到南京机场一看,自己的机翼上全是弹孔,原来也中了招。
英国舰你们炸,我这架“中立国”飞机你们也打,长眼睛都是干什么用的!
美国人怒吼一声,给我飞机上装机枪,马上装。
他瞪着刚刚返回的轰炸机飞行员:还等我给你们发勋章吗,下一次再让我看到你们中有人朝我开枪,我立刻把他给打下来!
首轮就没能成功,这让陈纳德颇受打击。
事到如今,也不可能再手把手地教飞行员们如何俯冲轰炸了,还是得靠战术才能制胜。
这个战术就是:用战斗机来对付轰炸机。
陈纳德是个有心人,在应邀来华之前,他曾秘密潜入日本,搜集了关于日本航空队的第一手情报。
这些情报让他心跳不已,原来日本人也研究过美国“正宗空军理论”,而且对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是“轰炸至上论”的绝对拥趸。
你们学什么不好,要学这个,看来不倒霉都不可能了。
陈纳德据此作出判断,日本轰炸机前来进攻时肯定不会使用战斗机护航。
早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之前,陈纳德便集中挑选了一批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使用最好的飞机机型,进行突击训练,而训练的内容只有一项,那就是对付轰炸机。
中国空军一共有三个战斗机大队,所谓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大部分都集中于四大队。
四大队从中队长、分队长到普通飞行员,都毕业于中央航校。这个航空学校是美国顾问的大本营,接受的是美式教育,而且训练和考核都很严格,绝不是意大利教官闭着眼睛点个头,就能顺利拿到文凭的那种,因此他们就顺理成章成为中国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至于最好的飞机机型,当数美国鹰式飞机(霍克式飞机)。它们属于那91架可用飞机中的王牌,绝非意大利烂飞机可比,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机型确实是中国空军最犀利的作战武器。
正所谓好马配好鞍,两个“最”加一块,那矛就不是一般的亮了。
在聪明的学生面前,洋老师倾其所有。这就是陈纳德在庐山上向蒋氏夫妇所承诺的“部分改造”。
他没有白下工夫,很快就在第二轮收到报偿:“八一四”空战大获全胜。
“八一四”空战的胜利,除了陈纳德战术运用得当外,还与另一位传奇人物有关。
在飞行员中,最优秀里面还有最优秀,宝塔尖上站着一位——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此后被誉为中国空军“天神”。
高志航的人生经历很坎坷,他曾经是东北空军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