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一念痴情终成空
“怨气?我有办法了。据传我的师父唐僧是佛祖座下的二弟子,十世修行的好人,今生又修得如斯高深佛法,他一定有办法化解你身上的怨气。”
说完,不等白寻说话,敖烈拉着她往回走,一直走到唐僧面前,朝唐僧拜了一拜。
惊得和尚掉落了手里的念珠,你道为何?只因他们师徒众人早看出这一对男女,关系匪浅,大约是一对情侣,男的要上西天取经,女的自然不愿意,便追了过来,现在他们好生叙了一番旧,尽释前嫌,男的怕是也不愿意取经了,必然是要跟着女子一起回去,成家立业。
待得敖烈将缘由说清楚了,唐僧仍是有些心惊,现在不说回去,之后也不一定不回去。唐僧犹豫了半会,说:“为师年少时,曾经跟随我师父在长安做过道场、水陆法事,都是破灾祈福、超度亡魂,还没为活人驱除过怨气,便是叫我做,也不知该如何去做。”
孙悟空却道:“有道是心想事成,成也不成,尽了人事,也需看天命。师父,你是有大慈悲、大愿力的人,你心里有什么想法便尽管去做,兴许上天也会给你这个薄面呢?”
沙僧也道:“师父,这位姑娘怨气缠身,十分可怜,您便是不知该说些什么,哪怕是赠些吉言也好。”
唐僧双手合十,凝神默思片刻,片刻后松开手站了起来:“相逢即使有缘,贫僧也不妨结了这个善缘。”他走到白寻身边,“待会儿贫僧会念几段真言,施主若是觉得有所感应,请开口告诉贫僧。”
白寻盘腿坐在地上,敖烈退开了些距离,白寻垂着头,神情有些沮丧:“大师,我不信佛,您的咒语兴许无法奏效吧。”
唐僧弯下腰,半歪着头与白寻对视:“佛渡一切有情无情众生,非是仅渡佛门中人。”和尚原本是个白面和尚,跋涉数十年,皮肤被晒得发黑,眼角、嘴角都挂上了皱纹,但是那抹眼里的希冀和光彩,一如当年。西天万里又如何?愿舍己躯,度天下人。
和尚取了水壶,倒了清水在掌心,以指尖在白寻头上轻弹三次,洒下清露。“请施主暂时将凡尘俗务放下,忘却心中所感所想,维持自己本来的心性。”
放下俗务,忘记感想,还有,她本来的心性是如何呢?白寻遂着唐僧的指引,慢慢沉入冥想的世界中。在众人看来,白寻仅仅是闭上了眼睛。
唐僧自小在佛门长大,对于各种典籍自然是倒背如流,他也吃不准真言是否对白寻有作用,更不确定,是那一卷经书对她有用。他先是诵了一遍《心经》,见白寻无反应,又诵了三遍,见还是无反应,心道,果然这怨气不是自她心中而生;便改念《地藏王菩萨超度咒》,此咒是用来度化冤情债主。和尚念过三遍,白寻仍是毫无反应,身周的怨气也没有减少。唐僧略作沉吟,念《解冤释结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