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我还推荐小早川元総担任家中的世职中务少辅世职,并赐予下字给他,按照毛利家嫡长子的命名格式,令他改名为小早川景元这一举动对于毛利家来说,比恢复大内家家名还要加严重
自南北朝时代以后,大江氏毛利系的各家族中,家主的名字格式极为严格按照惯例,只有作为嫡流的毛利家嫡长子才能以显祖大江广元的“广”、“元”作为下字,其余的诸子和分家,都只能以“广”、“元”为上字,相当于是拜领毛利宗家家主的偏讳自毛利元就算起,他的曾祖父毛利熙元跟随山名时熙、祖父毛利丰元跟随山名是丰、父亲毛利宏元跟随大内政弘、嫡兄毛利兴元跟随大内兴元、嫡子毛利隆元跟随大内义隆、嫡孙毛利辉元跟随足利义辉,都是严格遵照这个格式来取名,而他本人虽然是毛利家中兴之祖,却并非嫡长子出身,因而只能取名为“元就”唯一例外的是毛利秀就,由于出生得太晚辉元四十三岁得子,之前已经由穗井田元清的长子入继宗家为嗣,并按照宗家嫡长子的命名格式取名为毛利秀元,因此虽然他是毛利辉元的嫡长子,却不得不委屈的用了“秀就”这个名字
而在各支族中,小早川隆景的名字同样不符合规则,是因为他当初入继竹原小早川家时,其家已经绝嗣,然后由大内义隆作为中介,成为已故先代家主小早川兴景和毛利兴元一样拜领大内义兴偏讳的养子,实际上已经脱离了毛利家所以,他没有继承大江氏裔的“广”、“元”两通字,而是和小早川家先代家主一样,下字取用桓武平氏良文流小早川家的通字“景”,然后拜领大内家家主大内义隆的偏讳为上字,取名为小早川隆景等到后来毛利家抬头,逐步统一安芸国,小早川家才跟从了毛利家,并转入大江氏裔嫡子取名元総,成为毛利家家中的“两川”之一;后来隆景和辉元并列为五大老,就再一次脱离了大江氏系统,而元総也得以直接和毛利家当时的嗣子秀元一样,拜领天下人丰臣秀吉的偏讳,改名为小早川秀包
如今我按照毛利宗家嫡长子的命名方式,将小早川元総改名为“景元”,在毛利家看来,这显然是支持小早川家夺取宗家地位的态度,对毛利家来说是无法容忍的挑衅如果小早川隆景接受的话,差不多可以等同为谋逆,从此将自绝于毛利家和吉川、福原等亲族
:这一章其实是昨天的,可是不幸泡汤了……重回忆着打一遍,比写一篇章节还要累心啊RO~
第一百四十九章:风再起时(下)
第一百四十九章:风再起时(下)
对于小早川家,我可以说是格外青睐的了,无论是这次任官赐名,还是之前指定和大友家联姻,都是莫大的恩德,反倒是对毛利宗家没有什么表示。在毛利家的不少家臣看来,这是小早川隆景一意献媚吉良家所得的奖赏,但事实上小早川隆景并不在乎这些,他只是看清了形势,想引导毛利家站到胜利者一方而已。如果不是考虑到我的奖励本身也是一种考验,他肯定不会轻易接受;然而,一旦他附从于我,虽然是为了毛利家的利益,家中的大部分人也无法理解他的这种苦心,只会更加的疏远他,让他在家中的说服力和话语权更加萎缩。
武家内部的争端,大抵都是如此而来(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后来的二战时期)。即使几方的目的完全一致,但因为具体想法和做法的不同,又无法完全说服对方,或者根本得不到相互沟通的机会,结果就是各执一词,甚至大打出手,然后要么是东风压倒西风,要么彻底走向分裂。像毛利家这样宗家力量薄弱的家族内,因为分支实力过强,部下太过独立,尤其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关原之战即是这样)。
目前的毛利两川体制中,吉川元春掌控着石见、出云、伯耆、因幡四国和大半个美作,领地高达六十万石,无疑是实力最强的一部分;小早川隆景一度控制过纪伊和濑户内海,并负责支配宇喜多家,如今这些都已经失去,只剩下備后国直领和備中国,石高大约是三十六万石(穗井田元清娶纪伊来岛通康之女,长子入继小早川家,自然属于小早川一系的人);而毛利宗家失去长门国后,只剩下安芸和周防两国,和小早川一系控制的石高基本持平。即便如此,一旦发生对抗,以小早川隆景的能力,依然可以很好的牵制住吉川元春。而他也肯定作出这样的选择,不然九州、四国的庞大军势同时压过去,没有任何人能够挽救毛利家,秀吉即使有心,也无力在领内未定、后路不安的情况下劳师远征相救。
除此以外,还有備前宇喜多家可以为我所用。有了他们的襄助,再配合我方的强大水军,毛利家的威胁差不多就完全消弭了。
接下来要安排的,是东海道的德川家……我略一思索,迅速的写好两份书信,分别交给前田利长和本多正纯。
“犬千代前往骏河、甲斐前线,传达对宣直的骏河守任官,然后让他脱离武田征伐联军,率部返回南河内接受和安顿领地;正纯前往上野城,让伊势守(景政)立刻集结上野备,和长野殿下的安浓备,九鬼家的志摩水军,前野大人的伊势湾海援队汇合,前往滨松港接应宣直。”我吩咐两人道。
田利长立刻领命道。
本多正纯也接过了命令书,却敏锐的发现了一些关窍。他若有所思的问我:“主公出动这么多军势接应,是否有其他的用意呢?”
“不错,”我赞许的点了点头,“传达了这封命令,你就留在伊势守身边,随他一起前往滨松港,然后进城求见留守的石川数正大人,说德御前(德姬)念女心切,我本人希望能够让熊姬返回土佐小住一段时间……数正大人很好说话,而且外面大军云集,德川家主力又都留在前线,他肯定不会拒绝我方的要求。”
多正纯低头答应着,和前田利长退出了房间。
他俩一去,房间里只剩下了我和秀景两人。秀景斟酌着我的命令,眉头渐渐的皱了起来:“兄长这样做,显然是在挑衅德川家……难道兄长想把德川家推到筑前守那一方?”
“这倒不是,看德川家怎么选择了,”我非常坦白的说出了我的考虑,“家康是聪明人,看到我接回熊姬,又联系之前对宣直的骏河守任官,肯定能明白我的底线,就是保留他的三河、远江两国。如果他能够安心接受,在两方之间保持中立即可;如果他心有不甘,大可以参与他那位便宜义兄的阵营,和本家在战场上见个高下,事后要么鸡犬升天,要么万劫不复,也不失为一种张扬野心的抉择……总之无论如何,我现在都还不能接纳德川家,否则就不得不保证家康的三河、远江、骏河三国安堵,决战之后还要给予更多的奖励。这对本家来说,势必会形成不小的挑战。”
“这样是否冒险了一些呢?”秀景有些担心,“德川家的力量,可着实不弱啊!而且,他们和北条家是姻亲,说不定会将北条家拉进来。”
“在一般情况下,这的确会是一个问题。但目前秀吉领内未定,新力未生,即使有德川家的加入,秀吉也不是本家的对手,”我微微一笑,“我想,以家康的精明,肯定能够明白这些,他最可能的做法,就是如我所希望的那样保持观望,任由秀吉覆灭,然后趁火打劫攻下甲斐和信浓两国,以此为资本联合北条家和我谈判,以争取安堵更多的领地……至于北条家,他们的重心是关东,目前所图的上野一国已经到手,所以不太可能会参与畿内战事,常陆佐竹义重和结城、宇都宫两家的联合(轴心是结城家的养嗣子结城朝胜,宇都宫家家主国纲是他的亲兄长,佐竹义重是他的亲舅舅),已经够他们头疼的了。”
“原来兄长早有成算,而且对关东局势也了然于心,那么就没什么可担心的啦!”秀景欣慰的点了点头,“看来是臣下多虑了。”
看他这副模样,我忍不住呵呵笑了起来:“你该不是也信了传言,以为我步了大内义隆、大友宗麟等人的后尘,开始骄奢昏庸了吧?”
“这自然是不会的,”秀景也笑了,“只不过,对于德川家,兄长之前曾经百般照顾,不仅多次支援他们,还曾经为信康向太政公犯颜请命……而如今却如此苛刻,实在让臣下一时无法适应过来。”
“之前他是我们的东部屏障,自然要多照顾些,”我向秀景解释道。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