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土佐之梦 > 第157部分

第157部分(2 / 2)

“那么,在下这就撤回在粉河寺的人手。”服部正成领命。

“这个不急,先休息一下再去就行,”我叫住了他,“另外,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

“不敢,请殿下尽管吩咐。”服部正成恭敬的说。

“是关于你嫡子半藏的。据我所知,他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吧?我想让他担任景政的近侍,之后和柘植清广一起参赞军务,不知你意下如何?”

“……也好,”服部正成沉默片刻,同意了我的处置,“虽然在下希望他能够继承家业,可他似乎更愿意成为武士……殿下特意安排下这个契机,他肯定会欣然从命的。”

……,……

两天之后,我以粉河寺擅杀领主部众为由,正式布了讨伐命令。粉河寺方面虽然派使者前来申诉,可是我方毕竟有三十名协力足轻死于他们领内,而他们也无法给予任何说得过去的解释。这一点让我占住了道理,也让不少依附于粉河寺的小豪族有了其余的打算。等到我布了十分严厉的通牒,他们为了保住自家的领地,纷纷脱离了粉河寺,有些人甚至直接前来军投奔。此消彼长之下,粉河寺更加不是我的对手,没多长时间就被迫降服,寺领也被我削减到了五千石。

趁着这个机会,我决定连杂贺众这个隐患一起解决。虽然铃木重意为了撇清杂贺众和这件事之间的联系,主动在粉河寺切腹,我依然勒令铃木重秀和铃木重朝兄弟前来和歌山城晋见。

如果你们不来,就证明是心有鬼,而且给了我讨伐不臣的名义。我在心里暗暗计较着。

铃木重秀却没有给我这个机会。他顺从的接受了我的命令,带领弟弟铃木重朝来到了和歌山城。

那么就只能选用另一个方案了。我决定强行转封铃木家,然后打破杂贺众的惣领自治状态,在有田全郡之内确立领国支配体制。

这套体制,又称大名领国制,是在战国时代才出现的,包括大犯三条检断权,刈田狼藉检断权,使节遵行权,半济给付权,关所地给付权,段钱、栋别钱征收权,军务、警务权和经济利得权等。是否具有这些权利,是区别守护大名和战国大名的主要指标,而与之对应的,就是一些实力寺社和国人惣领的守护不入、诸税不入及检断不入等特权。

“对于你们的这番忠勤,我感到十分欣慰,”接见铃木兄弟时,我的态度十分和气。无论如何,对于顺从的人,总该给予一些优遇才好:“因此,我决定正式收录你们兄弟为我吉良家的家臣,并且加增铃木家的领地。”

铃木重朝听说要加增领地,显得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可是,铃木重秀却敏锐的现了我话的意思:加增领地,是以正式出仕吉良家为前提的。而这样的话,铃木家将失去半独立的地位,接受吉良家的控制和指挥。

“非常感谢淡路殿的这番盛情,”他客气的拒绝道,“只是,在下兄弟向来自在,手下儿郎也习惯于自由受雇的生涯,所以请恕我们无法接受。”

“那么,如果我愿意长期雇佣你们呢?你们能够保证,一定遵守协议,始终接受我的命令吗?”我换了一种说法。

铃木重秀依然摇了摇头:“实在抱歉本家即使受雇,也必须有一定的自由,并且要坚持自己的理念……淡路殿乃是仁厚之人,想必能够理解才是。”

“也就是说,不排除和本家作对的可能,就像上次在福岛那样?”我严肃的问道。

铃木重秀没有回答。这显然是一种默认的态度。

“那么,你们现在回去吧”我挥了挥手。

“感谢淡路殿的大度”铃木重秀连忙说道。

“恩,你确实该感谢我,因为我一直非常纵容你们。从土桥父子之死,铃木重意之逃,到这次与粉河寺结盟的意图,我都非常大度;”我点了点头,“但是,耐心毕竟是有限度的,仁厚也是有条件的。这一点,铃木殿下不妨仔细思量一番。”

铃木重秀脸色有些变了。他抬起头,想从我的脸上看出一些端倪:“淡路殿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没什么。只是因为你们这次愿意前来,所以我也愿意和你们多说几句,”我回答道,然后话锋一转,“言尽于此,接下来你们如何抉择,才是事情的关键。就我个人来说,倒是很欣赏铃木重秀殿下,这才会给予多次机会。所以,希望铃木殿下不要辜负了这份欣赏。”

“……淡路殿的话,在下明白了,”铃木重秀欠了欠身,“请容在下考虑两日。”

“恩,去吧”我说道。

三日之后,铃木重秀做出了决定,接受我将其转封至土佐安芸郡的安排。

第一百一十八章:势态调整(上)

第一百一十八章:势态调整(上)

无论是对于织田家,还是对于整个天下而言,天正三年都注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织田家内部的架构生了很大的变化,期间生的几件大事,也对整个日本的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个重要的日子,是天正三年的五月二十一日。由于这个时代大多数势力的募兵和出阵习惯,这一天前后往往是每年战事正酣之时,也是许多重要战事和事件生的日子,永禄三年信长击杀今川义元的桶狭间之战,永禄八年松永久秀和三好三人众袭杀义辉将军,都是生在这个时间的事情。而这一年,则生了武田家和织田家之间的长篠之战。

结果不出我的意料,信长赢得了这场决战的胜利,斩杀的武田军过一万人,几乎将武田赤备全部消灭,并且讨取了数十名武田家有数的将领。信玄时代的武田二十四将,至今健在的仅剩十一人,每人都曾随信玄多年,无不是身经百战之辈,却有内藤昌丰、马场信春、原昌胤、真田信纲、三枝守友、土屋昌次六人在此战阵亡,只余下武田信廉、一条信龙、春日虎纲、小山田信茂和小幡昌盛五人。另外,二十四将的后嗣之,武田信繁之子、继承信浓名门望月家的望月信永,山县昌景之子山县昌次,继承名门高坂家、代父亲春日虎纲出阵的高坂昌澄,山本勘助之子山本勘藏,多田满赖之子多田常昌,甘利虎泰之子甘利信康,横田高松婿养子、原虎胤实子横田纲松,板垣信方孙女婿、板垣家家主板垣信安,这些年轻武士也尽数死于战事之。

他们这些人,自然不是孤身上阵,和他们一起奋战的,还有各自家的一门众、谱代众和有力武士等,并且也同样承受了极大的伤亡。可以说,以武田二十四将为骨干的武田家精锐,在这一战已经损失得七七八八,一两代之内都无法完全恢复元气。从此以后,他们再也无法起这种强度和规模的进攻,在各条战线上都将被迫转为守势。

我不知道,当武田胜赖看到家最负盛名的武田赤备纷纷倒在栅栏后的织田家铁炮之下,听见物见番的足轻回报一位位家名将阵亡的消息时,他会是怎样的一副表情,心会是什么样的想法,但毫无疑问的是,经过这一战,他在家本来就不高的威望将受到极大的打击。

织田家同样也损失不小,包括德川家八千精锐在内的三万八千军势,死伤的人数也达到了七八千。然而,以织田家庞大的军力,这些伤亡还不足以伤筋动骨。更何况,军的伤亡基本都集在一线的长枪阵之内,作为骨干的家臣武士并没有战损多少。和取得的战果比起来,这个程度的伤亡完全可以接受。

解决掉东海道和东山道方面的威胁,信长把目光放到了西线的山**和山阳道。

山**方面,他将丹后国封给武田信孝和细川藤孝分领,命令二人讨伐之前收留比叡山逃僧、前年又站在义昭那边的丹后一色家。丹波国被封给坂本城的明智光秀,这一国紧邻京都所在的山城国,国以波多野家为的大小豪族却始终没有彻底臣服,如今信长有事于山阴方面,对他们也失去了耐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