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夫人也是信佛的,明玉也看到了王夫人手腕上的楠木佛珠。
落英又道:“不足月的孩子,也不晓得好不好养活?”
见明玉微微蹙眉,落英才没说了。恰好周嬷嬷得了消息从外面进来:“……听说七姑奶奶生了,小姐想好送什么没有?”
落英听了就道:“送不送有什么相干,七姑奶奶也未必稀罕!”
“不过是礼节上的东西罢了,咱们送了是咱们的心,不失礼于人。”
明玉其实也纠结了一段时间,最后还是预备了,叫香桃去取出来,小小的一枚金锁。周嬷嬷看了笑着道:“太太让十五小姐跟着去,这金锁就让十五小姐带去吧?”
明玉点了点头,让香桃送去,又叮嘱道:“让十五妹妹别说是我给的,我不想……她多心。”
鬼节出生的孩子,遇上一个信佛的婆婆,明珍只怕也高兴不起来。
屋里丫头忙来忙去,个个都小心翼翼不敢发出一点儿响动,明珍脸色苍白,形容憔悴,大红色的撒花薄被,将她那张脸衬托的愈发苍白。幔帐被放了下来,杜嬷嬷轻轻将她的手拿出来放在床边垫了引枕的杌凳上,不多时便见一位白胡须的太医低着头走进来。
手腕上搭了一张手绢,白太医诊了一会儿脉相,神色慢慢凝固。
三太太在正屋里焦急地等着,见婆子领着太医进来,也顾不得避嫌,忙问道:“怎么样?”
王夫人也一脸焦急,白太医做了个揖,王夫人忙叫丫头搬了椅子请白太医坐下。白太医这才道:“贵府奶奶孕期便有体内燥热之症,故嘱托她静养为要,饮食清淡……”
话没说完,三太太就忍不住打断:“您只说现在防不防事?”
白太医道:“每日针灸,连续七天,之后每隔一天针灸一次,在兼以药理,调理半个月想来也是无碍的。只是,这出血之症,对女子身体损坏极为厉害,没有三五年,怕是调养不过来,没调养好,自是不便有孕……”
三太太缓了口气,只要没事就要,明珍这第一个孩子,足足生了两天才落地。王夫人又忙叫身边的丫头去将孩子抱来,请白太医也看看。
孩子早产,皱巴巴毛茸茸红彤彤还没睁开眼,这倒正常,可这个孩子,从生下来到现在还没哭一声。王夫人想到这孩子出身的时辰,恰好半夜午时,心里就有些说不清什么滋味。
白太医抱着孩子看了一会儿,又诊断了脉相,提着孩子脚,三太太吓了一跳,正要出言阻止,钱妈妈眼疾手快拉住她,王夫人只是蹙着眉头一脸凝重,并不答言。
只见白太医提着孩子小脚丫,见那出生时才四斤重孩子倒立起来,“啪啪”在孩子的屁股上拍了两巴掌,孩子这才咧了咧嘴,发出细小的呜咽声。
“……哥儿出生的时辰不好,看了命格八字也小,夫人说洗三礼也就请亲戚们来一趟,别的也就罢了,没得哥儿受不住,反而难养活。”杜嬷嬷低声和明珍说着。
明珍紧紧捏着手里的帕子,面色阴沉,道:“时辰不好,日子也不好,可到底是我的儿子,是夫人的孙子。难道就怕别人晓得,他是七月出世的么?”
杜嬷嬷忙安慰道:“姑奶奶别想这些有的没的,七月生的孩子也不是只有咱们哥儿一个,姑奶奶就因为心里事儿搁的多,哥儿才提前出世了。太医现在吩咐的仍旧是静养,姑奶奶吃了这么多苦头,是该好好养养才是。”
正说着,三太太和王夫人一道进来,明珍这才勉强给脸上添了笑,两人又安慰了明珍一阵。
隔天的洗三礼,也只有陈家和王家的人到场,简简单单地办过。明珍在产房不得出来,身边服侍的人见她脸色不好,也都安安静静的。屋里愈发安静,外面的情况便愈发清晰,除了偶尔传来一阵脚步声,安静的就只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鸣。
之前她怀孕,王夫人是何等高兴,而眼下,虽然还过得去,却没抱孩子一下。明珍又是一阵心烦气躁,七月正值京都天气最热,生完孩子要便要坐满四十天的月子。期间又有诸多忌讳,不能沐浴等等,这间耳房虽然宽敞,然明珍因产后体虚,兼之血流不止,即便开着窗户,走进来也能闻着一股血腥味儿。
王志远每日回来,倒还是会过来看看明珍,但每次也不过打个照面,便去正屋了。明珍看在眼里,冷在心底,那病症虽有白太医调理,终究是心浮气躁了些,过了半个月,也不见多少好转。
人瘦的只剩一层皮包着骨头,杜嬷嬷看了十分心酸,少不得劝她放宽心。三太太每次来,看着明珍的样子,也心酸,便一心扑在明珍身上,无心其他。
且不说明珍如何,转眼八月,明玉出嫁的日子越来越近,嫁妆等四太太也预备出来,放在她院子其他屋里,远远望去一片喜庆的红色。香桃等作为陪嫁丫头的几个人,忙着去隔壁屋里看送来的新衣裳。
明玉被四太太叫了去,屋里要有两男两女四个人正襟危坐,见明玉从外面进来,便忙站起身恭恭敬敬笑着见礼问好。
明玉还了一礼,四太太便招手叫她过去,不经意看了蔡姨娘一眼,笑着朝明玉道:“这是两房人,不算周嬷嬷两口子,也是要跟着你去的。”
话音刚落,四人便齐齐朝明玉跪下:“奴婢们见过十三小姐,以后就仰仗十三小姐管教奴婢们了。”
明玉怔了怔,才忙叫他们起来。四太太示意顾妈妈,顾妈妈便转身将搁在桌上盒子拿来,四太太递给明玉,道:“这也是你的嫁妆,除开老太太给的,我这里有一个庄子,两间铺子。那两间的铺子原就是周全管着的,以后要如何你自己拿主意。那庄子在苏州城外的十里坡,王福才两口子管着的……”
絮絮叨叨交代了一大堆,明玉听着却心情慢慢有些重,也有许多的不舍,继而眼眶涌出泪来,哽咽了半晌终是没忍住,朝四太太跪了下去:“女儿不孝……”
四太太慢慢也红了眼眶,顾妈妈劝道:“太太别伤心,十三小姐这还没离家呢!”
四太太拉着明玉起来,用手绢擦了泪,一概方才的神情,神色多了几分肃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
明玉晓得这大概是最后一次听四太太说这些话了,虽心里不舍,却也认认真真恭恭敬敬听四太太说完,方郑重地道:“女儿谨记太太教诲。”
八月初八,大吉,亦搬迁出行。
------题外话------
明天大婚,呼呼,今天不顺,但终于把前面这些内容卡过去了,更新晚了,实在不好意思!
☆、058:花嫁
八月初八,对陈家四房来说,又是一个忙乱的日子。天还没亮,明玉就被周嬷嬷叫起来沐浴更衣,紧接着便是喜娘进来道喜。周嬷嬷拿出早就预备的红包打赏,喜娘乐呵呵收下,笑着说了许多吉祥话儿,便开始给明玉讲解规矩。
讲完了规矩,四太太进来给明玉梳头。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明玉看着镜子里四太太隐忍的泪光,胸膛被感激与不舍填满,涨得微微发酸。四太太放下桃木梳,从香莲手里端了一碗百合枣子莲子羹,轻声道:“这一碗都吃了,到了夫家谨记孝敬公婆、团结妯娌……”
明玉看着甜白瓷碗,这大概是她作为陈家的女儿,吃陈家最后一口饭了,不知怎么,那泪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四太太也擦着泪道:“快吃吧,吃完了好生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