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方秉生心情很好,诗兴也勃发,他读了一会书,又摊开宣纸打算挥毫泼墨,要写一首:《江城子:龙川铁河行》。但还没落笔,正悬腕沉吟着呢,门外钟二仔跑来了,人还在院子里,惊喜的声音就嚎叫着传了过来:“方先生!京城又来了一位大人物看您了!”“京城大人物?那是谁?”方秉生放下毛笔,往外一看,只见钟二仔后面遥遥吊着一个中年人。
这个中年人也是西装革履,一身褐色的西服,脖子上扎着一个小小的花点领结,头上是顶圆帽子,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特别惊人的地方。和钟二仔刻意的“欢呼雀跃”不同,他沉稳的很,就慢慢的走路,每一步都让手里的文明棍杖头结结实实的钉在地上,看起来一股波澜不惊的气度。而他身后,庄飞将抱着他的西洋公文箱,李猛和林留名正腆着脸互相用自己手里的雨伞挤对方的雨伞,挣着为这个家伙打伞,而现在雨停了啊!
方秉生看清那人的长相,登时大吃一惊,赶紧绕过桌子,也是和钟二仔来的时候那样一路小跑跳出门外,一把推开“满脸惊喜”的钟二仔,跑到那中年人面前略略卑躬屈膝,满脸堆笑道:“哎呀,哎呀,易成先生怎么亲自大驾光临这小地方了?”
“坐了一宿火车……”那易成停住脚步,把手伸到方秉生身前,要握手。“啊!那累到您了!您怎么亲自来了呢?”方秉生只敢握住对方四根手指摇了摇,表示敬意。“没事,我坐的是包厢,睡了一夜。铁河车一摇,睡得真香!哈!”易成笑了起来。
不由得方秉生如此不敢怠慢,此人名叫易成,面子上是“大宋爱国洋药分销行会”董事会秘书长,但其实乃是钟家良的心腹军师。若说方秉生算翁建光的军师,算抬举方秉生了,翁建光不过把方秉生看成识字的手下,平日里也呼来喝去。而易成相对于钟家良,则是对方异常尊敬的智囊。此人出身即是英国怡和商会的买办,又特意为了钟家良留学伦敦三年,真正的中西贯通。
方秉生见了他也硬气不起来,哪怕私下里也硬气不起来,因为此人就是翻译西学的主力军和总编,连皇帝都表彰过他的翻译书籍,而且还负责钟家良与朝廷的交往和策略,此外不仅传统诗词写得很好,就连新体诗也写得不赖,是钟家良与陛下唱和的御用枪手。没想到钟家良没有给回信或者电报,却把心腹派来了,他想干什么?想到这里,方秉生脑门微微出汗。
易成大大方方的在方秉生的客房沙发上坐下,打了个手势让方秉生坐到沙发另一头,接着接过脸笑成一朵花的庄飞将两手捧着递过来的西洋四方公文包,笑了笑说道:“我这次有点事找方先生,各位能否让我们单独谈谈?”此言一出,钟二仔四人脸上都好像被捣了一拳那样,而方秉生脑门的汗密密匝匝的出来了。
洋药行会四人自然想巴结易成这种大人物,毕竟就算在洋药集团内也是金字塔,易成可是属于天字级别的大人物,平日里哪有机会巴结逢迎?看他这么一说,貌似这次不太有机会巴结。而方秉生流汗,自然是知道有什么大事要知会自己。
四人立刻如太监一般倒退着离开房间,还小心翼翼的关上房门,并力求不发出一丝声音,看房间里只剩下自己和方秉生两个人了,易成一笑,把公文包放在自己腿上,咔嗒一下拧开机簧,嘴里笑道:“方兄,你做得很不错,钟先生很看好你……”方秉生坐在沙发另一头,其实就离易成一臂之遥,听到易成这么一说,赶紧挥手大叫:“易先生,别!别!别!别这么叫我,折煞小人了,叫我小方即可!”
易成笑了笑,从公文包拿出一叠信笺,递给方秉生,嘴里依旧是:“方兄,请看。”方秉生知道这是这个人很谦卑、从来没有显山露水的可怕习惯,他只好认了对方的方兄称呼,为了表示敬意,两只手从对方手里接过那叠纸,看了看,却发现是一篇新闻稿。
易成在旁边解释道:“这是下周三特别加印发行的《大宋皇家邸报》头条社论,我们预先拿到了底稿,这篇新闻届时会强制性的在所有大报头条出现。”方秉生愣了一下,咽了口惊骇的唾沫,再一看题目,大吃一惊,叫道:“皇后又要生了?”易成笑道:“我就猜到你会这么说,哈。”题目是《伟大的神皇陛下呼吁全国基督徒禁食祷告》,副标题是《为了我国的德儿子的降生而祷告》。
圣经里有一处著名的经文,《马太福音》18:19: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的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这句经文是说超过两个以上的基督徒为同一件事祷告,效果好于单个基督徒。若是在教会里,一个弟兄遭了苦难或者麻烦,往往整个教会都会为此事代祷告。
至于禁食祷告,从字面上看自然是不吃食物,但其实更严苛,是禁绝自己喜欢的一切东西,比如你喜欢读书,但是禁食祷告期间,不仅不能吃饭,连书也不读;喜欢踢球,那就不可踢球;喜欢抽卷烟和雪茄,那就不可抽这些玩意。此外有禁食一天的,也有禁食好几天的,这是为了让自己心灵坚贞,祷告的时候决心更加迫切,希望神能垂听自己的祷告。
因为海皇以神立国,他又是万民敬仰的皇帝,他曾经发动过四次全体国民基督徒同时禁食祷告,仅仅四次。有三次是为了皇后生产皇子顺利而发起全民祷告,希望神恩待皇帝一家,顺利产下皇子,皇后和陛下共生育了三子二女:皇太子、皇次子、皇长公主、皇四子和皇小公主。
(至于皇太子和皇次子为什么没有发动全民祷告,是因为皇帝当年不熟这一招,没想起来。而且当时教会势力还不够大,基督徒不够多,报纸电报也不发达,那时候号召全民祷告只能自欺欺人。)
此外唯一一次非为上帝赐子祷告的全民祷告是海宋参加英法惩罚满清背信弃义毁约的战争时候,几万陆军和小刀军团出动在大沽口登陆,在遥远的北方发动毁灭性的战争。皇帝发动全民祷告,希望神佑宋军,上帝光辉照耀、让上帝骑士们战无不胜。
不管信不信基督教,单从这四次全民祷告的效果来看,任何一个大宋国民都觉的灵验的很。都说:“这种祷告是几千万国民同时祷告,灵的很。”很多人还因此信了基督教。不说别的,耶稣比送子观音灵验多了,看人家皇帝!三子二女!就一个老婆!厉害不厉害?而且这一点,连阳奉阴违的鸡蛋方秉生都非常认同:洋神确实送子方面很灵验!这也是他参加教会一个非常大的动机。
方秉生也参加过两次全民大祷告,那是在特定的时间由皇帝率领皇族、文武百官,与各地臣民一起同时跪地祈求天父恩典。港口里的海军也会盛装列队在舰船甲板上,等钟声响起,身着华丽军礼服宛如大旗一样显眼的将官们,就手按军刀,带领手下和周围商船上的商人和水手一起,齐齐的面朝皇宫方向跪下祈祷。至于陆军更是惊天动地,在军营里,成千上万士兵组成的方阵会如风割过草地一般,一波一波的跪倒。
不过集合点的平民声势也不亚于军队,每个大城中心都设定集合点,你不爱在教会祈祷,你喜欢更虔诚或者仅仅喜欢凑热闹就去闹市和大家一起跪地祷告。京城最大的集合点肯定就以皇宫为中心的几条长街,那全民祷告日的时候,整个街上黑压压的人头,全部在凝视蓝宫穹顶上的十字架,等到九点钟一到,钟声响起,大家齐刷刷的跪地开始祷告,此时皇帝就在那十字架下的宫殿里一样跪地祷告。
街两边负责治安和维持秩序的御林军和治安官也齐刷刷的侧身半对着蓝宫,一手拄枪、一手抚胸、半跪在地。方秉生因为是个假模假样的伪基督徒,两次他都没有在自己教会里和大家一起同时祷告,而是去了皇宫的广场,这种热闹一定要凑的。
这种事经历过才知道多么惊人:几万人同时跪地,满街宛如变成一条湖,人就是水滴,街道好像活了一样的蠕动,人头就是那些细小颗粒。又或者地面齐齐的升高了一米多,因为被血肉和头发组成的“泥土”覆盖。祷告时候心里想着皇帝离自己头顶不过五百米,而自己嘴里说着的祷告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