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楚国强于两国,再善用合纵连横之道,使三国彼此拉锯征战。如此经年累月,长久坚持下去,终能等到最佳时机,且曹操和孙坚年事已高,待其死去,继任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控国内,那时候也是好时机。此策稳,但耗日长久,延及两代人,乃是中策。”
听到这里,王旭顿时透心凉,这第二策不就是秦灭六国的策略吗?那得等到什么时候才能扫平天下?稍不注意,恐怕他自己都化成灰,这三国也没能统一,若是打成历史上的三国鼎立那样,死得全国都没几个人,那还有几个意义?
当即忍不住急道:“上策呢?还有一个上策是什么?”
“至于上策,虽险但却大有可为!”诸葛亮说着,习惯性地摇摇羽扇,顿了下才又接道:“上策便是定西凉,扫除后患,得西凉之精兵,集举国之力,再度伐魏!”
王旭听到这里,几乎是想都不想。“好,那就行上策,唯此策方能合我意!”
说着,其更是迅速站起身来,厉声接道:“传令沮授,让其尽快组织人手,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目前占据之地的所有曹军府库,全部给我搬空,无论钱粮还是物资,亦或者军械,总之给我搬。”
“除了不准动百姓的财产性命分毫,那些属于魏国府库的东西,搬不完的就拆,拆不掉的给我烧,我不想看见有任何东西留下!”
ps:二更到!今后每日两更,直至完本,如果加更,会在晚上,视情况而定,不建议大家有意等加更!(未完待续。。)
第七百八十三章 凯旋荣归
楚国第二次北伐的强势,不仅仅严重削弱了魏国,也让吴国上下很是心慌。*
在曹操被迫退守黄河以北的时候,双方甚至都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节,彼此传达渴求结盟之意。
乱世争雄,从来就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曹操是没有选择,此役损失惨重,动摇根本,若得不到吴国鼎力相助,其独自面对楚国会抵抗得很艰难,他必须通过交好吴国,迫使楚国退兵,从而保留下自己的力量,同时争取到重振士气,恢复实力的时间。
吴国同样没有选择,若视而不见,任由楚国打下去,那结果实在难以预料,也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
对于吴国来说,最好的结果当然是魏、楚两败俱伤,从而成就他们的机会。
可如今的局面,明显魏国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倘若魏国没能挺过这一关,都城被楚军攻破,大部分主力泯灭于一役,那吴国距离灭亡也将不远,因为其崛起迟,底子弱,前些年又一直遭到魏国和楚国的压迫,发展始终缓慢。
直到两年前,王旭在舞阴诈死,暗中部署如今的惊天骗局后,天下战事平息,曹魏也忙于整顿自身,吴国这才迎来跨越式发展。可即便这样,又如何能单独抗衡积累了多年的楚国。
须知,若论起根基的扎实,后力的雄厚,即便是魏国也远远不如楚国。
楚国早发展、早改革十多年的成果,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其经济、内政、生产、农业等诸多体系的有序化、持续化、规范化、效率化,是近年来吴、魏一直效仿的对象。
魏国之前虽实力更强。可那也是因为占据北方的优势。可论潜在的底蕴。那也早已远远落后。
因此,孙坚和孙策等人很清楚,魏国不能灭!
同时,他们也不想与楚国大军正面对决,此番王旭设下的惊天骗局虽然不是争对他们,可也着实震慑了吴国上下。
如今楚国兵锋正是最强盛的时候,他们当然不愿白白损耗力量与楚国死磕,能避免就避免。所以。他们虽然与魏国结盟,虽然表现出了坚决的态势,可不到万不得已,始终不肯与楚国正面交战。
这样的局面,一拖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公元208年七月上旬,王旭终于传令中路和右路大军,全面撤离兖、豫二州。
他也没有选择,如果继续进兵,那么必定刺激吴国和魏国全面联合,而楚国现在并没有做好同时面对两国主力的准备。
如果持续占据中原之地。那这部分地区将成为楚国的拖累,这些地域不但远离楚国本土。还处于吴、魏的夹缝中,可以说四面八方都面临危险,再加上百姓多是魏国人,谈何治理,谈何守备?
恐怕要想维持住局面,需时时保持几十万大军在此驻扎,而且还要持续征调民夫,源源不断从楚国送来资源维持,那时可就真的是深陷泥潭,自入死地,想动都动不了。
不过,即便不得不撤军,但楚国此次北伐的收获也着实巨大,兖州、洛阳和豫州部分地区完全被搬空,这两个多月时间,楚国最大的任务就是搬,就是毁!
缴获的钱粮物资,多得都无法计算,运输队伍日夜不绝。
楚国持续调来的民夫、郡府兵、还有预备役,多达近百万人,再加上主力兵士,这是何等惊人的运输力,可这样也足足用了两个多月才全部搬完,实在无法拿走的也毁的毁,烧得烧,让曹军府库彻底成为空仓。
七月下旬,中路军和右路军徐徐撤至南阳和颖川的交界,王旭又让鞠义和赵云率兵五万,奔赴洛阳策应左路军撤离。
七月末,张辽率白虎军团主力,成功退守函谷关,周智率领其余左路兵马,南退至颖川,与王旭汇合。
八月初,楚国北伐主力撤回南阳,第二次北伐全面结束。
虽然此役没能实现最初目标,攻灭魏国,但却给予曹军重创,缴获的钱粮物资之巨大,对魏国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堪称史无前例,足可称为大获全胜,楚国经此一役,极大的削弱了曹魏,成为天下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势力。
当然,在楚国撤退的同时,吴、魏两国也达成默契。
吴国占据豫州、徐州大部,将中原南部地区尽数掌控于手,但其并没有得寸进尺,对颖川、兖州、徐州北部等地无意染指,任由曹操收复中原北部地区,两国一南一北,将中原给分割。
这并非是吴国心软,而是因为其现在还不具备全面掌控中原的实力,并且也不欲单独直面楚国,因此将中原北部主动让出。
兖州等地本是曹操早年的根基,如今又是河北的门户,其当然不可能白白放弃,在楚国退兵后,迅速进驻。
至此,一个怪异的格局形成。
曹操占据的中原北部,在洛阳和颖川与楚国接壤,江东所占的中原南部,则在汝南与楚国再度接壤。
其中颖川和汝南一北一南,恰好紧邻荆州南阳。
为此,王旭也加强了南阳的防备,令张合的东方军团,张靖的朱雀军团,足足两个主力军团驻守……
八月初十,大军凯旋回归,襄阳百姓蜂拥迎接,欢呼声震耳欲聋!
因为这天的人太多,出于安全考虑,王旭的家人并没有出宫迎接,只是在宫内静静守候。
这一次,王旭也没有躲避这种麻烦场面,反而骑乘着战马,不断接受百姓的欢呼,这是为了宣告自己的回归,为了让百姓真正安心,更为了让楚国上下都清晰感受到他的归来。
在欢乐的海洋中。整个巡游持续了整整半日。在傍晚之前。王旭才率领文武抵达王宫,随之在南宫大宴群臣。
王旭的归来,北伐的大捷,似乎将过往的所有矛盾都化为无形,在田丰、沮授等人的有心推动下,整个席间,觥筹交错,笑声不断。猜忌、隔阂、矛盾似乎都在迅速淡化,好多人都喝醉了,兴奋和快乐溢于言表,这样的景象已经有两三年不曾发生。
直至深夜时宴会结束,心急火燎的王旭才抽出空来,匆匆赶赴西宫,率先拜见自己的父母长辈。经过好一番解释,又是宽慰,又是安抚,总算让老人们不再哭泣。内心平静下来,可没想他们却舍不得王旭离开。硬是拉着他在西宫住了一夜。
王旭其实心中也很愧疚,虽说他存留着上一世的记忆,使得那种亲近感不那么强,可这一世的父母家人却给了他所有的一切。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他就得到无数的宠爱和关心,可谓整个家都围绕着他转,但有所求,无不尽力满足。
可他却在年少的时候,就为了梦想,为了渴望,离家奔波,可谓让这一世的父母亲人操碎了心。
待成长起来,举家迁搬至荆州,却又正遇风雨飘摇之迹,繁忙的事务和频繁的征战,让他与家人聚少离多。特别是近来七八年,几乎没见过几面,没有真正坐下来好好的说过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