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候,你可不该是别部司马,你年龄过了四十,该升为校尉,然后离任才对,安心带着丰厚的赏赐回家享清福吧!”
那赵军候一愣,随之急了:“四十怎么了?难道四十就不能打仗了!”
“哈哈哈……我今年三十九,别部司马!赵军候……你我兄弟二人较劲这么多年,这次你可输了。”旁边传来一阵张狂的大笑,
“哼!去、去、去,有什么好得意的,不就运气好点吗?”
场内接连不断传来这样的声音,位于前列的那个代理司马钱柄,也就是迎接王旭的那个头发泛白的男子,更是惊愕难当。“我是都尉了?统帅一部万人的副将?”
“钱司马,您老怎么也糊涂了!”旁边一人顿时笑了起来:“您老算错了,你老都五十多了,得升五级,是裨将军,是一军两万人的副将,不过您老恐怕得离任,不过那赏金多的让人流口水,回乡安享晚年吧!”
“二狗子,你胡说什么,本司马今年……今年……”钱司马显然说不下去了,面色颓然。
他知道,年龄肯定是按照他们这里那些书册上的备案来的,也是最后剩下的备案,况且在他的老家也能查到入户的登记。
须知从最初开始,所有荆州将士,哪怕是受降的俘虏,也会找地方安个户籍,耍赖都不行。
这种声音持续了好一会儿,如今这支军队,最年轻的都是三十一岁,过半的人已经四十过了,都面临离任退伍。
嘈杂了好一阵后,队伍里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正是那赵军候。“王将军,噢!不,楚王!我们这些四十多岁的人,也还有可战之力,能不能选择留任啊!”
“是啊,是啊!王将军,我们也都想留任!”
刹那间,无数人附和,闹个不停。
王旭站在巨石上,面露笑意,连连挥手示意,才让众人安静下来。“你们这个要求当然可以,但是要连任军职,必须要接受考验,毕竟敌人是不会手下留情的,若是能经过考核,证明你们还有能力,有实力战斗,那才可以。这既是对将士们负责,也是对你们自己负责,大家觉得呢?”
“说的是!”
“这话不错,最恨那种占着位,无能害死弟兄的人。”
这里都是些久经战阵的老兵,早年打过不少仗,都对王旭的话非常赞同。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么尔等便在此再驻扎两个月,待两个月后,襄阳必定调兵过来换防,等尔等回到襄阳后,自会有人来安置你们,那时也会安排考核,你们愿意留下的,都可以参加,当然不仅仅武力,如果各自有什么打仗的诀窍,独特的才能,也可以继续录用。”王旭笑着承诺道。
“楚王圣明!”
“楚王万岁!”
“这么多年,值了!”
“我就说当年徐司马是对的,楚王那么英明,只不过不知道这些事罢了,只要知道,肯定会给我们正名!”
顷刻间,群情振奋,扬臂高呼,惊赞之声不绝于耳。
过了好久,军士才从兴奋中平静下来,钱司马擦着眼角幸福的泪光,突然跪倒地上:“楚王,徐司马虽然逝去,但是他带着弟兄们坚守下来,也是他支撑着我们,能不能……”
“当然能!”没等他把话说完,王旭便已是高声接过:“即日,本王便命人通传三州之地,将你们的事迹传遍所有人,让他们看到忠义之士,将得到如何厚待,付出的一切都会得到回报。”
王旭说完,却是深吸口气,回想着之前所见书册上的记录,陡然接道:“青云山道驻军司马徐忠,随本王起兵零陵,累战有功,后携千余将士驻守青云山道九年,虽受不公之事,仍秉承忠义,劝服士卒,以仁德忠义感化青云山道边军,含辛茹苦孤守十五年,此情此志,当为天下将士之表率。”
“今徐忠病故,本王痛失忠臣,今日以大汉楚国封王之名,追封徐忠为忠义将军,树碑立传!并赐封其名爵关内候,食邑一百户,由其家乡的长子继嗣……”(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三章 火烧阿林
关内侯,楚国第一个爵位终于正式分封而出。
这也是群臣翘首以盼,渴望王旭进位封王后,他们所能追逐的东西,名爵!
甚至于,对好些人来说,食邑多少都不在乎,只求这个名爵!
商鞅变法时期,秦国废公、侯、伯、子、男五爵,改为二十等爵位,大汉也承袭了这种制度,下七层是平民爵位,意义不大,中间十一层便是士大夫阶层,十九层为关内候,二十层便是彻候,后改称列侯。
直至汉武帝为筹措军费,开始贩卖关内侯以下爵位后,那些爵位就烂了,作用越来越小,那些真正的士大夫阶层,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称呼,士人!东汉后,门阀大族兴起,士人之间抱成团,并且大的门阀内,家臣门生无数,从而就进一步发展成了士族。
因此士族就成了士大夫阶层,也可以说是贵族阶层的统称,掌握着大汉的各种权利和所有资源、物资!
真正意义上的爵位,也就只剩下关内候,列侯。
这两大爵位不但世袭,地位也超过士大夫群体,并且在汉末也只有这两等爵位能享有食邑。
食邑在这个时代已经只剩下征税的权利,根据划出的户数,定下哪些民户上缴的税收,其能分得一定比例,当然税率由国家制定。
食邑一百户,就是划出一百户人,将这些人上缴的税收中,分出很大一部分供给爵位所有者,那种食邑上万户的也不少。
其中,关内候爵位低于列侯,食邑能达到五六百户就是极致了,再上便是列侯。在汉末又分为三等,县候、乡侯、亭侯,并冠以地名,以示区分。汉寿亭侯。便是食邑在寿亭。若所封户数大于本亭总数,那么就加上周边区域的民户。
汉末的行政地域划分。则是郡、县、乡、亭、里。
对于爵位的分封,王旭可是头疼了很久,一直都不肯急着封,主要是第一个很难办。对于楚国来说,最先封谁?功劳大的可不少!
如今徐忠这件事却是一个极好的机会,追封,让这位死去的英雄,占据这个第一的名位。
这样,群臣就再不会为第一个封谁产生质疑,他们甚至能明白王旭这么做的理由。
其一,当然是补偿和犒赏这位忠诚的将领,其二,则是那等忠义行为所能带来的影响。那对三州之地的人心鼓舞,是有巨大作用的。其三,树立一个楷模,表达封侯的标准,第一忠义品行,第二才是功劳才能!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襄阳,并随之蔓延到所有地方,好些文武官员做事的态度,瞬间再度往正面提升两个档次。
王旭此时当然无心去顾忌这些,在寨子里歇息了一夜,便再度踏上征程。
足足又过了六天,大军才以龟速抵达了交州设立的山寨,说明已经到了郁林郡境内。
诸葛亮、薛综、程秉已亲自在那里迎接。
行礼过后,诸葛亮轻摇着羽扇,谈笑自若地说:“主公,薛太守和程郡丞自接到襄阳来信,言主公亲自带兵南下,可是已在此等候十余日之久,天天在此守望。”
“嗨呀,全怪这条所谓的大路,忒实难行,我一万大军竟然在里面蜿蜒曲折地绕了大半个月。”王旭拍着手上的污泥,笑容满面:“敬文、德枢!此番前来,倒是让你二人在这荒郊野外受苦了!”
薛综和程秉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