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一开始,太平军就使用重骑对他们进行了左右包抄,让他们处于被半包围状态之中,而且在与太平军短兵相接的情况下,跑已成为不可能。
斯奇科夫面对这样的场面。那是欲哭无泪,甚至连死的心都有。
但是。就这样死吗,这可是几十万大军呀,他一个人死到是不打紧,如果连这几十万人都要给他陪葬,这显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真是想死都不成。
如果死不了,难道只能走那条路。投降吗?
这是一种选择,留住性命的一种选择,但是,做为一名军人,选择不战而降。那就是一种耻辱,比死更可怕的耻辱,不到万不得已,他不能走这一条路。
可是,留给斯奇科夫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尽快做决定,否则,他每迟疑一分钟,那就要付出无数生命作为代价。
这种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斯奇科夫仍在犹豫。
而杀得性起的太平军却不愿意就此收手,如果俄军投降,那他们就麻烦了,所以,他们得趁俄军投降之前,先痛痛快快地大杀一场。
而在黄旭的心里,也有多杀人的想法,因为,这一战之后,中华帝国与老毛子之间的仇就结得一定很深了,而毛族又是凶悍的民族,如果任由这些毛军还活着,那对中华帝国,对后世子孙,都是留下了一个祸害。
所以,最好毛军不要投降,太平军将之杀光就得了。
正所谓君臣一心,其利断金,或许太平军已经猜到了黄旭这一番心思,那是杀得更顺手,更起劲了。
短短几个时辰之内,俄军大半都已丧命在太平军的手中。
看着犹如人间地狱般的场景,斯奇科夫终于下了最后的决心。
他决定投降,至少要保住一部分人的性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可是,现在才来投降,已经迟了。
杀红了眼的太平军哪管你放不放下武器,喊不喊投降,他们已经顾不上这些了,也听不见了,他们实在是太忙了,忙着杀这些眼前杀不完的人。
斯奇科夫彻底崩溃了。
一切都完了,完了,俄军完蛋了。
在俄军发出的绝望声中,一场大杀终于宣告结束。
最后,太平军大获全胜,俄军全军覆没。
而奉黄旭之命,太平军在堆积如山的死尸中找到了已经痴痴癫癫的斯奇科夫。
太平军找到他的时候,他的嘴里面还一直喊着投降,投降……
斯奇科夫,疯了。
在俄国内举足轻重,被视为军中支柱的斯奇科夫疯了。
他是被逼疯的,或者说是被吓疯的,被太平军的疯狂给吓疯的,一个个熟悉的人在自己面前倒下,自己却无力做什么,只看到漫天的血雨狂飞,无数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失去生命,他的内心深处突然生出一种深深的恐惧,这恐惧是太平军带给他的。
最后,在无尽的恐惧之中,他疯了。
当疯子斯奇科夫被带到黄旭面前之后,黄旭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然后叹了一口气,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吩咐人好生照顾斯奇科夫。
斯奇科夫是一个好人,而对好人,黄旭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而全歼斯奇科夫所率的大军之后,黄旭便直接率军进入俄境。
失去了三大军区的大军,俄国就象没有了牙齿的老虎,在太平军的进攻面前,他们只能节节败退,并不断地退出自己的领地。
太平军以急行军的速度在俄国广袤的土地上驰骋,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太平军便占领了俄大部分的领土,似乎北极熊的灭亡已如日落一样不可阻挡。
可是,随着所占之地越来越多,黄旭突然之间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占领的地方越多,就越难管理,还真不能就将毛子给灭种了。
得采用以前在日本,印度等地取得成功的手段来管理这些老毛子,那便是以夷制夷。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将俄军压缩到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之后,黄旭便下令停止了进攻,给了俄皇室苟延残喘的机会。
然后,黄旭派出使者,向以朱可夫为代表的俄皇室宣称,由于我帝国之皇帝善心待人,慈悲为怀,特意赦免朱可夫等人之罪,保留皇室体制,但是,沙皇以后只能是名义上的沙皇,并且所有皇室人员不可以走出这100平方公里的范围,而其他俄国的臣民仍然奉其为主,不过,朱可夫等皇室众人将不再有管理国家的实权。
这就是所谓的君主立宪制。
正是黄旭的这一想法,老毛鬼才没有被灭种,否则,后世就可能没有老毛子这一类人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章 是是结局;也是开始 (大结局)
征俄计划完成得如此轻松,黄旭也是事先没料到的,但不管怎样,完成了,就是完成了,而完成了对周边各国的征服计划,黄旭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回到国内,黄旭将大小事务全都交给了内阁处理,自己又开始做他想要的悠闲帝王,现在,中华国内政治稳定,百姓生活富足,而且在帝国的周边,还有着很多个可为帝国输血的附属国存在,如南洋,日本,俄国,印度等等。
帝国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中华帝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霸主,无人可以撼动其地位,即使是那些什么日不落帝国,法兰西帝国等等,也只能望中华帝国之项背。
而正是在这种国内国际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黄旭的心底深处突然生出一股深深的倦意。
他累了,他厌倦了这样的生活。
也许是到了该放手的时候,好在他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目的,切合实际的政治体制,在中华,无论少了谁,只要政治制度还在,它都能正常运转。
黄旭也是时候该去实践自己的诺言,完成自己的终极梦想了。
他先在小范围内将自己的想法提了一下。
没想到,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包括所有内阁的阁臣以及自己几位好兄弟在内,大家都极力反对黄旭这种极其不负任的撂桃子的行为。
他们说什么,国一日不可无君,帝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那都是黄旭的努力,帝国即是黄旭,黄旭即是帝国。没了黄旭,帝国还是帝国吗?
众人七嘴八舌,闹得黄旭好生心烦。
没办法,黄旭也只能将这事暂时搁置下来,等待合适的机会再说。
而有了这段小插曲,在往后的一段时间。黄旭没再提撂桃子的事,他一如既往地与众大臣议事,照样处理政务,不过,他对涉及一些政治体制和国家根本的大问题,追得更细,问得更严了。
而对所有重要岗位,他也进行了重新的安排,选用了合适的人选。他将眼光放得很长远。
众人都以为他已经回心转意,也就放心了。
可是,忽有一天,黄旭失踪了,而赵小锋在他的寝宫内发现了一封信,信是黄旭留下的,留给诸位亲信大臣以及自己的好兄弟们的。
赵小锋当众拆开,念给大家听。
信的内容大意如下:
各位亲爱的大臣。诸位好兄弟,我走了。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你们不要费心找我,因为你们是找不到的。
这个国家就拜托给你们了!
当我提笔写这封信的时候,多少次。我是提笔又放下,然后又重新提起,一想到即将与诸位分离,我的心里面便是百感交集,我与诸位从相识。到相知,到一起为这个国家出力,这么多年来患难与共,一起征战,一起面对危局,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一起流过血,一起流过泪,一起展颜欢笑过,我们是战友,朋友,亲人。
在这里,请允许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为这个国家所做的一切,谢谢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
再见了,诸位,如果有来生,还想与大家做朋友,如果有来生,再与大家做兄弟,一起共事,一起喝酒,一起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