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就足够了。
如何发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选择成功之路呢?我的教育建议是:
(1)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立成功目标。只要孩子长大以后能够快乐地生活,对社会有所贡献,父母就应该和孩子一样感受到成功。不要逼着孩子去达到他达不到的目标。
(2)看到每个孩子的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才能和潜能,要善于寻找孩子身上的长处。
(3)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最好是让孩子和自己比,否则比较目标过高对孩子不公平,很难让孩子感受到成功。
我是怎样发现和解放孩子的
教育孩子似乎是千头万绪的事情,其实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精髓,即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因此,发现孩子与解放孩子,应当成为父母们与教师们的座右铭。
作为一个父亲,我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感觉,因为孩子的生命充满活力,时时刻刻都可能给你启迪,只要你的爱心尚在。
我是怎样发现孩子的?
女儿小的时候,跟我出去玩的时候比较多,因为妻工作忙,而我在研究中心不坐班。再说,那时候,我无官一身轻,名气也小,事情不太多,便被妻分配照看孩子。如今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有一次,我带女儿去青年湖玩水,她玩得专心致志,我则在树下读闲书。一会儿,我用树枝蘸了水,悄悄走到女儿身边,在她的头上抖了抖。女儿快活地叫道:
“下雨啦!下雨啦!”
她发现是我在人工降雨更是兴奋,让我一遍一遍“下雨”。
我奇怪的是,多少年之后,许多事情都忘记了,而“下雨”这件事父女俩都记忆犹新,可见,快乐也是难忘的。
大人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道理,可我的观察结果相反,即孩子往往比大人讲道理,也比大人客观公平。
譬如,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们也要求女儿多穿衣服,可她常常不愿意多穿。有时候双方争执不下,女儿就去打电话听天气预报,以气温高低来决定穿多穿少。细想一下,女儿的态度是科学的,而大人则是感情性的,并不如孩子明智。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有下面几件事:
AA制
女儿上中学之后,由于离家远,有时在外边吃饭,偶尔也乘出租车,可她并未多向家里要钱。
我有些担心:她请别人吃饭或打车的钱从哪里来呢?不能总让别人花钱吧?谁知,女儿听了我的心事一乐,说:
“你怎么净瞎操心哪,我们都是AA制,一起吃饭、打车都是AA制,各花各的钱。”
我愣了一下,问:
“都是同学,好意思吗?”
“嘁,谁像你们大人那么虚伪?没有钱也装大款!我们是穷学生,没人不好意思。5人打车,一人二块,自动出钱。”
女儿的话点到大人的痛处了。试想,我们请朋友吃饭,即使手头再紧张,也不好意思实行AA制,只好穷大方吧。可今天的孩子轻松地抛弃了成人的一身酸气,比我们更勇敢地走向市场经济的社会。
热心外事活动
不知别的父母怎么看法,我时常担心如今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有时还显得待人冷淡,今后怎么与人相处呢?
也许,与独生子女的背景有关。他们从小习惯了受人照顾,却很少去照顾别人。父母太心疼孩子,百般呵护,怎么肯让娇宝贝委屈自己呢?于是,有些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只关心自己的生活。
第36节:充满自信
可是,我意外地发现,女儿对参加民宿(Homestay)活动非常热心。所谓民宿活动,就是互不相识的人到对方的家里去生活一段时间,同吃同住同活动,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据悉,类似的AFS活动已经在全球开展了半个多世纪了。女儿所在的中学开设日语课,又恰好有民宿项目,与日本交流频繁。
女儿热心与人交流,父母怎能不欣慰与支持呢?于是,陆陆续续,女儿先后领回三个日本女孩来家民宿。
领回一个外国孩子,又要住又要吃又要出去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挺麻烦的事。可是,女儿却格外积极,每次都把自己住的房间倒出来,还总带领人家东奔西走。我和妻怀疑“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女儿身上的独生子女病何时不见了?于是,我们也要求女儿:“人是你主动领回来的,你就要独立负责照顾人家,我们只是配合你。”
“行!没问题!”女儿充满自信,什么都答应。果然,三批日本人来来去去,都是女儿负责,除了自己丢了钱包和相机,别的意外什么也没发生。
女儿的作品中有很多是关于中日交流活动的,她对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兴致,这篇文章就记录了其中的一段经历:
我有一个日本中学生朋友叫伊藤理佳,我俩是在学校的民宿活动中结识的。当老师告诉我她就是我接待的对象时,我不禁暗暗打量着眼前这个日本小姑娘:比我矮了半头,梳着短发,一双眼睛大大的,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
北京的8月正当最炎热的季节,伊藤理佳却穿着厚厚的牛仔裤和白色运动袜子。一进家门,我便建议她脱掉,理佳则出乎意料地说她能够忍受。我们全家不由地都对这个日本小姑娘发生了兴趣。我和妈妈都会说日语,爸爸虽然不会,但他也靠眼神和手势与理佳交流。交谈中得知她是日本福井县一个伐木工人的女儿,每天步行半小时上学,因为学校不让骑车。
下午,我们开始包饺子。听理佳讲,她在日本只听说过饺子,并没有吃过。这次,不仅能吃到还能亲自动手,理佳兴奋得眼睛直放光。妈妈先把一个擀好的饺子皮儿放在手上,并示意理佳也这样做,然后放上肉馅,把饺子皮儿合上,一捏一挤就包好了。再看理佳,居然也包得像模像样了,就是馅放少了。在妈妈的指点下,理佳包饺子的水平竟然快要超过我了,真不愧是劳动人民的女儿呀!理佳自己也很高兴学会了一种新本领。饺子煮好了,理佳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不断地说:“好吃!好吃!”我们全家都欣慰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要送理佳回学校集合了。经过这一天的相处,我们全家都喜欢上了这个日本小姑娘,分别时还真有些依依不舍呢!理佳竟悄悄流下了泪水,我们交换了地址,并约好一定要保持通信。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我俩手挽着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我们心里都明白:这一别,不知到何时再能相见了。为了改变一下气氛,我灵机一动,捡起地上的树叶,捋去叶片,只剩叶柄,与理佳玩起中国最简单的民间游戏“拔根”来。一直到车来了,我俩还在拔个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