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2)

>慕逃囟ㄊО艿酶摇?br />

女儿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还用小勺挖着瓜心的肉,往妈妈嘴里递,说:“甜着呐,妈妈吃吧。”弄得她妈妈哭笑不得。

当然,错误的教育不会像天上的乌云那样,被风儿一吹便烟消云散,踪迹全无。相反,错误的教育则必然酿造出恶果。

平时,女儿在做游戏当中,常常会把布娃娃狠狠地摔在地上,高声训斥着:

“哼,谁叫你不听话的?你以为我不敢打你吗?我打烂你的屁股!”

“全班小朋友就数你讨厌,还自觉得不错呢,到小黑屋呆着去!”

“……”

我一边听着,一边深感震惊:这不正是我训斥她的声音吗?后面一句显然是从幼儿园学来的。这一切都表明,错误的教育已在她的心里打下了烙印,并可能转化为支配她行动的某些因素。这是多么可怕的隐患,而我竟成了培植祸根的人!

禁忌之语伤害多

自从迁入北京北郊的安贞西里居民区,我对附近有一座中国科学技术馆十分满意。这是座国家级的科技馆,展品丰富、先进,尤为可贵的是有相当多的项目,允许参观者动手试验。我曾设想经常带女儿来这里接受熏陶。

一个星期天,女儿兴致勃勃地跟我来这里参观,黑眼睛闪动着惊奇的光芒。可是,她胆子太小,轻易不肯动手试验,令人有些失望。在试显像电话时,两人必须各在一面才可通话显像,她却像小尾巴一样紧跟着我,任我怎么说也不过去,始终无法通话显像。

我的怒气又升腾起来,甩开她大步离去,一边喝斥说:

“最没有出息的孩子,我不理你!”

女儿惊恐地跟着我一溜小跑。出了科技馆的门,我忍不住继续数落她:

“别的孩子都敢玩这动那,你怎么这么胆小?你什么都不敢,长大想成个废物吗?”

一气之下,我说了许多禁忌之语。我这人一向拙于言辞,却出语重,常常极而言之,颇容易伤人。后来,我痛心地发现,女儿再也不愿意来科技馆了。科技馆在她心里,也许变成了倒霉的象征。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我是非常理解的。譬如,小学生会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连他所教的课也一样不喜欢,反之亦然。我的训斥使女儿产生了这种恶感效应。至今,我都在寻求机会消除这一障碍,但拆除障碍远比设置障碍困难。

我不是一个好父亲。

当夜深人静之时,望着女儿安然入睡的甜样儿,我常常陷入反思中。做为一个多年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工作的人,面对可爱的小女儿,怎么会那样粗暴呢?妻生气地说:

第5节:禁忌之语伤害多

“你打起孩子来简直像个没教养的人!”

我发誓,我之所以打孩子和训斥孩子,绝对是为了孩子好,希望女儿坚强、聪明、善良、文雅。许许多多打孩子的爸爸,大概都是这样想的。可是,事与愿违,发誓有什么用?也许,有某些遗传因素。我小时候多次挨父亲的打。我那位没有文化的工人父亲,稍有不满,便拳脚相加。最使我感到委屈的是,即使我是出于自卫目的与人打了架,回到家里也难免挨父亲一顿揍,因为父亲有一条严格的规矩:不许与人打架。我恨透了这条死规矩:别人挑衅来了,你能不还击吗?

挨父亲打的滋味记忆犹新,初为人父的我也染上了打孩子的毛病。每每怒从心头起,便感到周身的热血奔涌,爆发出一股控制不住的蛮劲儿。那时,疯狂代替了理智,巴掌代替了道理。一旦打毕,恢复了理智,又深感愧疚。

在这种时候,我也常回忆起一些美好的时光。在我家里,一般都是我带女儿出去玩。在泥地上,我允许她赤着脚走路,她舒服得眼睛发亮;在湖边,我用特技捕上小鱼儿来,让女儿养,她快活得大叫;在海上,我引导她从怕水到喜欢水甚至喜欢浪……

我常常自责,我愧对女儿。

女儿虽小却通情达理。她半岁时,被我们送回青岛家乡由奶奶抚养,因为我要脱产学习,妻又经常出差。女儿两岁多,被我们送进全托幼儿园,一送就是4年。每周一早晨送,每周六傍晚才接。哪个孩子愿意一周一周的离开父母?我女儿也常央求在家多住一天,但只要我们讲明道理,她便大度地说:

“那好吧,我上幼儿园。”

有时候,全幼儿园只剩下她一个小朋友住园,甚至连中秋节也在幼儿园吃月饼,因为我和妻均出差在外地。女儿常对我说:

“爸爸,老师说我‘就你老上幼儿园’,你的爸爸妈妈倒真放心啊!”每逢这时,我愈加为自己的粗暴行为感到愧疚不安。做为一个父亲,我给女儿的爱何其少啊!有一天,我说:

“冉冉,今后爸爸不打你了。如果爸爸打你,你就提醒爸爸一下,好吗?”

女儿高兴地“哎”了一声。

果然,我克制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有时,刚要发怒,女儿赶忙提醒道:

“爸爸,你不是说不打我了吗?”

我放下了手,怒气未消,问:

“那你犯错误怎么办?”

“你和我讲道理呀!”

“你听吗?”

“听呀!”

女儿说服了我。我悟道:在不少时候,孩子比大人更讲道理。

细论起来,打孩子收到的教育效果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而实际上是增加了教育的困难程度。教育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信任感和亲切感,是最重要的情感条件,而打和骂恰恰破坏了这一条件。在被教育者眼里,对教育者一旦失去信任和亲切感,即不认为你是真心对他好,那教育就无从谈起了。从这个意义讲,打孩子是最愚蠢的最无能的最野蛮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

女儿曾经在小时候的日记中对我进行了这样的描绘:

爸爸爸爸真奇怪,

有时好来有时坏。

好时让人真喜爱,

坏时无人去理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