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读大学怎么读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2 / 2)

3。永远比别人做得好一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总是渴望成为优秀和成功的人,可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人人都在努力的时候,我们凭什么比别人更优秀?

答案是:永远比别人做得好一点!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是无数成功人士极力秉承的理念和价值观,被许多著名企业奉为圭臬。〃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是指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比别人看得更远一点、做得更多一点、动力更足一点、速度更快一点、坚持的时间更久一点。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人:他们不仅能很好地完成份内的事,还会想尽办法比别人多做一点!

第68节:把努力变成一种习惯(4)

俞敏洪创办英语培训班的时候,全国已经有好多家类似的英语培训班,但为何唯独新东方能脱颖而出,因为俞敏洪提倡了〃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文化理念和做事方式。

而这种〃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思想,早在俞敏洪大学时代已经深入到他的人生哲学中。

俞敏洪刚进北大的时候,因为浓厚的江苏农村普通话而被〃边缘化〃,对于一个学习英文的学生来说,缺乏沟通和交流是学好英语的最大障碍。老师曾经这样批评他:〃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再没有什么能听得懂了!〃可想而知,俞敏洪当时是何等的自卑。

但是,他是一个不甘心被忽略的人,他决心改变现状。后来,他每天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练习英文听力;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

俞敏洪几乎一天十几个小时狂听狂背,经过两个半月的魔鬼训练,他不仅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而且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

后来,创办新东方后,他就把新东方定位为对人的培养和成长的教育,不是单单对英语水平的教育。他说:〃搞教育不能纯粹以赚钱为目的,赚钱是教育的副产品……如果把服务做好了,教育的发展资金自然就来了。〃所以,新东方这两点超过了别人。当时办培训班的不少都是赚到一点钱以后就不肯放手,而俞敏洪把前两年赚到的钱全部返还到学生身上去。

正因为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做好一点点,俞敏洪的新东方才在浩瀚的英语培训班里乘风破浪、独领风骚。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勤奋主动的精神,是一种永不言弃的毅力,是一种永远向上的努力,当然,这也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今天你比别人多做一点,明天你的希望就会比别人多出许多。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如果我们只是把完成任务做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的话,就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成功。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才能持续成长,而生命也会在持续的成长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熟。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呢?我们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要比别人所要求的多做一点,比自己所能做的再多做一点。尽管我们这样做了之后也未必就能成为最好的,但至少我们已超越了自己。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点,你就是优秀的!

第69节:成功必须练就三种忍受能力(1)

第三节

成功必须练就三种忍受能力

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这三种能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如果不具备这三种能力,一个人最终难成就大业。

1。学会孤独

在北大,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吹拉弹唱,无论是谈吐或见识,都远远逊色于城里的孩子。这种学习环境最终导致了俞敏洪成了一个被北大遗忘的人。他的大学时代,基本上是〃一个人的大学〃。

回首当年的大学生活,俞敏洪非常感慨:〃我是农村来的,普通话讲得不好;极易产生自卑情绪。所以除了跟宿舍几个人认识外,跟北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在大学的最大损失之一,就是没有参加任何大学生的活动。后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的活动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对一个学生锻炼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开朗的个性,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没有学到这些东西。所以说,我在北大的5年,过了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

孤独是痛苦的,也是寂寞的。在你没有成功之前,你永远是孤单的,只有孤独地奋斗,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大学时代,俞敏洪因为孤独,常常产生自卑情绪,不敢追求女生,也无法体味爱情的甜美和浪漫。但是,孤独也有许多好处,它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英语和读书上,用在一些问题的思考上,用在百折不挠精神的培养上。那时,为了能在英语系站住脚,俞敏洪疯狂地练习听力和口语;为了弥补自身匮乏的人文素养,他拿出一半的生活费买书;可以说,如果没有大学时代承受孤独的经历,俞敏洪很难成就后来的事业。

创业之初,俞敏洪经常一个人满大街贴招生广告,冬天实在冷得受不了,他就掏出揣在怀里的二锅头喝上一口,以此取暖;1995年,新东方做大的同时,俞敏洪也感到了内心的孤单,于是去美国找到了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跟他一起创业;2000年,新东方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许多股东对俞敏洪的改革动机产生怀疑,认为他是在〃杯酒释兵权〃、〃明分暗收〃,俞敏洪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时间几乎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巨大的孤独如潮水般袭来。他此时的处境,真如陈天桥所说的那样:〃真正的创业者内心都是孤独的,时刻面临着不被理解的痛苦。〃

历史上,大凡有思想的人都有过孤独的感受,苏格拉底是孤独的,康德是孤独的,叔本华是孤独的,尼采是孤独的,纪伯伦是孤独的,王国维是孤独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是孤独凄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青年时代,我最喜欢的作家路遥,他在创作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告别了鲜花和掌声,告别了城市的喧嚣和红尘的纷扰,把自己封闭在陕北深山老林里的一个煤矿里,几乎与世隔绝。在极度的孤独寂寞中进行高强度的创作苦役,晚上与他陪伴的只有一只老鼠。

〃每到深更半夜,听到远处传来火车的鸣叫,常常一个人陷入遐想,臆想某个人会坐着火车来看自己。〃可见,他当时的心境是多么苍凉和孤寂。但是,他以宗教般虔诚的意志战胜了内心的荒凉,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终于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鸿篇巨制。

后来,他在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道:〃独享欢乐是一种愉快,独自忧伤也是一种愉快。孤独的时候,精神不会是一片纯粹的空白,它仍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情绪上的大欢乐和大悲痛往往都在孤独中产生……孤独中,思维可以不照逻辑进行,可以使人的思想向更深远更深邃的地方伸展,也能使你对自己或环境做更透彻的认识和检讨……孤独常常令人感到无以名状的忧伤,而这种忧伤有时又是很美丽的……〃

当代散文家赵丰先生在其散文《孤独的散步者》中更是精彩地道出了孤独的内涵:〃孤独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失意滋生的忧伤,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那些只能叫无聊,与孤独无关。孤独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境界,它让人的思绪向灵魂的深处飞去,使人在浮华底下看取生存的真实性。孤独是睿智地、深邃地、从容地、真实地审视人生、反省自我,它与冷漠、空虚、浅薄的无聊没有共通之处。孤独往往伴随着精神的独立、人格的高尚、情操的高洁。〃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