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文 > > 读大学怎么读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2 / 2)

胡 适,学者,诗人。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学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求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誉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一时享誉全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胡适对文学革命的倡导,对白话文的提倡与实践,对西方式民主、自由的追求,以及处世方面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风范,都在大学生中引起一定共鸣,他常常为大学生指点迷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尤其看重非职业兴趣的发展。

关键词:认识、规划、优势、学会管理时间、执行

语  录:〃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第一节

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一生一世其实都在与自己相处。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有所进步,生活也才有意义。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健康地生活。

1。从兴趣开始认识自己

许多大学新生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在考入某所大学之前,所考虑的只是一所大学的名字、一个专业,而这些都是自己或家人从成百上千条信息中千挑万选最终决定的,这个专业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也可能是父母的意愿。但是,当进入大学之后,随着所接触专业的逐渐深入,许多人就会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产生怀疑:大学怎么是这样的?与我当时想象的专业大不一样。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对自己和所学专业做出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评价。

1910年,胡适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后,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当时之所以选择学农,其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交学费,对家道中落的胡适而言,这样可以节省学费以接济家庭所需。

可是,进入大学不久,胡适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根本没有丝毫热情,虽谈不上厌倦,也说不出学农对自己有什么特别矛盾之处,但就是提不起兴趣。有时候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实习科目时,他还感觉有点吃力。

一次,他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学习果树学,这门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培育果树的课程。按照惯例,除了课堂学习外,每个星期还有实习。胡适在这门课程上总是洋相百出,许多美国农家出身的学生二三十分钟就能将30多种苹果分门别类;而胡适花去两个半小时对苹果翻来覆去地仔细比较、观察,也只能勉强分辨出20种。如此下去,胡适丧失了学农兴趣,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第47节: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2)

确切地说,胡适绝非那种因为一次失败就改变方向的人。鉴于对农业的兴趣逐渐下降,胡适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因为想省钱才选择学习农业是否已经铸成大错?是不是有失理智?

经过几次实习课后,胡适觉得学习这样的课程纯粹是对自己生命的极大浪费。后来,他根据自己对哲学、史学和文学的兴趣,毅然从农科转到了文科,终至功成名就,一生获得了35个博士学位。

胡适认为大学专业的选择是一个人关乎其一生的选择,对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有着根本的影响。

是的,只有对事情产生兴趣,才能在行为上产生动力,从而为这一爱好付出努力。如果对某一事情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对这种事情产生爱好,更不可能将这种事情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一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明确的兴趣,不用老师引导,自己也能找到方向。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像胡适那样因为兴趣不一符,专业说换就换掉,因为转换专业是要付出极大的周折和极高的代价的,即便转换了专业,也无法保证几个月后不对新的专业兴趣索然。所以说,当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或感觉该专业对今后的发展毫无益处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得过且过。而是应当积极地采取行动,予以调整和弥补。

1978年,22岁的徐小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可是两年后,他对自己将来是否走音乐道路产生了怀疑,对以后是否依靠音乐成就一番事业也兴趣索然。

〃大学是不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什么是自我呢?就是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的结合。仅仅在音乐学院学音乐理论是不够的,我发现自己对文史哲非常感兴趣。〃当徐小平对自己做了重新的认识之后,就每天到北大去听课,从更深广的人文精神中寻找对文学与艺术的理解。

如此坚持了一年之久,徐小平受益匪浅,不仅他的人文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奠定,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还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徐小平的人生也因为这一年的旁听和自我调整而大大改变。

在大学里,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自己去寻找新的东西,因为单单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完成作业,考四六级证书,拿奖学金,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大学老师不会再像高中老师那样,即是知识的化身,又是真理和道德的楷模。在大学里,一切东西都需要自己做出判断。如果你的兴趣在文史方面,而你所学专业恰恰是英语或理科,那么不妨利用闲暇时间去中文系听课,或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自习室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这些对你的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那赶快发现你有什么好的习惯吧!有习惯就有爱好,关键是爱好对自身是有益的。比如喜欢吃东西,往积极的方向培养,也许会成为美食家,如果往消极的方面培养,只能养成贪吃的坏习惯;比如玩网络游戏,朝积极方向培养,也许会成为软件设计师,如果一味地沉迷下去,只能荒废学业,一事无成。

2。发现自己的优势

每当胡适谈起当年自己既无兴趣也无所长的农科时,都要感叹一番:〃勉强去学,对我来说实在是浪费,甚至是愚蠢。〃后来,他转入文理学院学哲学、文学、政治和经济,这才取得了一番成就。因为那些学科不仅是他喜爱的专业,而且是他最为擅长的发展方向。

第48节: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3)

一项研究发现,许多人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总是希望把自己的缺点变为优点,从而取得进步;然而其结果是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进步却非常缓慢;而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加强自己的优点,并管理自己的缺点〃。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一个人与其一天到晚检讨自己的缺点,还不如积极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只有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

人和人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而那些不同于他人的正面特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强项。做人做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优势,强化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迷恋上了历史,5岁开始读《上下五千年》,中学时陆续看《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上大学时,他就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